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60
作者
徐浩
洪冰
梁海燕
机构
[1] 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脑梗塞; 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3 [脑栓塞];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经临床与影像学确诊的首次发生急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吡格雷组45例(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和阿司匹林组45例(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观察两组发病1周内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内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氯吡格雷组1周内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为8.89%(4/45),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的26.67%(1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氯吡格雷组TC、TG和LDL-C水平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3.55±0.46)mmol/L比(4.61±0.54)mmol/L、(2.45±0.24)mmol/L比(3.69±0.32)mmol/L、(1.12±0.14)mmol/L比(2.03±0.2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2.52±0.19)mmol/L比(2.11±0.1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氯吡格雷组Barthel指数评分为(84.3±16.4)分,阿司匹林组为(79.8±18.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内氯吡格雷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89%(4/45),阿司匹林组为24.44%(1 1/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能有效降低急性期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可调节血脂,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降低不良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及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 [J].
温宏峰 ;
王瑞彤 ;
李继来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3, 26 (03) :180-182
[2]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在预防TIA后脑梗死发生中的应用 [J].
周飞 ;
朱幼玲 ;
穆燕芳 .
山东医药, 2012, (36) :64-65
[3]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远期疗效观察 [J].
林晖 .
医学综述, 2012, (05) :798-800
[4]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 [J].
邓丽 ;
刘晓冬 ;
张拥波 ;
李继梅 .
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08) :825-829
[5]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J].
李鹏 ;
梁丽贞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9, 29 (11) :924-926
[6]   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J].
陈雅玲 ;
董强 .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9, 17 (02) :128-133
[7]   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感C反应蛋白的影响 [J].
刘新平 ;
郭鹏 ;
朱海生 ;
白水平 ;
王相斌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 (03) :356-358
[8]   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J].
周志鸿 ;
郭遂怀 ;
郑凤霞 .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8, (13)
[9]   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纪要 [J].
谢鹏 ;
万东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 (07) :498-500
[10]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J].
易兴阳 ;
陈存木 ;
池丽芬 ;
黄毅 ;
张顺开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 (06) :388-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