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与学习环境:教育技术学视野的理论考察

被引:61
作者
王美倩 [1 ]
郑旭东 [1 ,2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2]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具身认知; 具身文化; 具身环境; 具身技术;
D O I
10.13966/j.cnki.kfjyyj.2015.01.006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教育技术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21世纪以来,基于笛卡尔理性主义知识观的离身型学习文化日益受到质疑,认知科学和数字技术的进步正在催生具有具身性质的新型学习文化。这种学习文化呼唤学习环境的具身转变,并要求建立一种突破"机械"隐喻、有生命、可进化的新型学习环境。在这种学习环境中,环境要素及其关系混沌而有秩序、复杂而有结构,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双向建构、互利共生,共同构成了一个适应性强、开放性好的整体系统。美国技术哲学家伊德在吸收胡塞尔、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等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具身的观点。本文认为,具身学习环境的营造需要通过具身技术来实现,并从技术具身观点出发,对人与技术之间的具身关系、技术的文化嵌入性、赛博学习空间的具身建立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出以下四点具身学习环境的构建原则:1)尽可能多地"吞噬"学习者的各种不同知觉体验;2)设计并运用与所学知识概念相符的动作;3)让学习者在直接体验某一现象基础上进行深度学习;4)充分利用各种代理实现学习者知识理解的具身化。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6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从离身走向具身:创造学习的新文化 [J].
郑旭东 ;
王美倩 .
开放教育研究, 2014, 20 (04) :46-52
[2]   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双向建构与整体生成——创造全球化时代的学习文化与教育智慧 [J].
桑新民 .
教育发展研究, 2009, (23) :58-65
[3]   虚拟学习环境的生态失衡及其对策研究 [J].
张立新 ;
李红梅 .
电化教育研究, 2009, (07) :17-20+26
[5]   现象学视野中的技术——伊代技术现象学评析 [J].
陈凡 ;
曹继东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 (05) :57-61
[6]  
存在与时间[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德) 海德格尔 (Heidegger, 2012
[7]  
技术与生活世界[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 伊德 (Ihde, 2012
[8]  
感性的诗学[M]. 人民出版社 , 杨大春著, 2005
[9]  
演讲与论文集[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德) 海德格尔 (Heidegger, 2005
[10]   Extended cognition and the mark of the cognitive [J].
Rowlands, Mark .
PHILOSOPHICAL PSYCHOLOGY, 2009, 22 (01)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