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全球变化的中国气候-植被分类研究
被引:117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广胜
张新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
张新时
机构
: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
来源
:
植物学报
|
1996年
/ 01期
关键词
:
区域潜在蒸散;
气候-植被分类;
热量指标;
湿度指标;
全球变化;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Q948.15 [地植物学(植物群落学)];
学科分类号
:
071012 ;
0713 ;
摘要
:
区域潜在蒸散具有作为植被-气候相关分析与分类的综合气候指标的功能。根据区域潜在蒸散对气候-植被分类的热量与水分指标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中国气候-植被分类进行了初步的定量研究。根据该模式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反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我国自然植被在气温增加2℃或4 ℃、降水增加20% 时, 森林和草原的面积都有所减少,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沙漠化趋势增强。特别是青藏高原地区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因而可以作为全球变化的先兆区或预警区,具有重要的监测和研究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初探
[J].
周广胜,张新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周广胜,张新时
.
植物生态学报,
1995,
(03)
:193
-200
[2]
植被的PE(可能蒸散)指标与植被-气候分类(三)几种主要方法与PEP程序介绍
[J].
张新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
张新时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奠安
;
倪文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
倪文革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993,
(02)
:3
-15+99-100
[3]
植被的PE(可能蒸散)指标与植被-气候分类(二)——几种主要方法与PEP程序介绍
[J].
张新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张新时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
1989,
(03)
:197
-207
[4]
植被的PE(可能蒸散)指标与植被-气候分类(一)——几种主要方法与PEP程序介绍
[J].
张新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张新时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
1989,
(01)
:1
-9
[5]
计算蒸发量的原理与方法[M].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 张志明编, 1990
←
1
→
共 5 条
[1]
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初探
[J].
周广胜,张新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周广胜,张新时
.
植物生态学报,
1995,
(03)
:193
-200
[2]
植被的PE(可能蒸散)指标与植被-气候分类(三)几种主要方法与PEP程序介绍
[J].
张新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
张新时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奠安
;
倪文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
倪文革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993,
(02)
:3
-15+99-100
[3]
植被的PE(可能蒸散)指标与植被-气候分类(二)——几种主要方法与PEP程序介绍
[J].
张新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张新时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
1989,
(03)
:197
-207
[4]
植被的PE(可能蒸散)指标与植被-气候分类(一)——几种主要方法与PEP程序介绍
[J].
张新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张新时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
1989,
(01)
:1
-9
[5]
计算蒸发量的原理与方法[M].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 张志明编, 1990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