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与实践

被引:35
作者
万军
于雷
张培培
王成新
张南南
机构
[1]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制度衔接; 多规融合; 新型城镇化;
D O I
10.16803/j.cnki.issn.1004-6216.2015.01.003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基于近10年来我国城市(群)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分的实践经验,结合环境总体规划的探索,提出了一套城市生态保护红线体系与划分方法。首先,按照"识-评-落-合"的技术流程,划定城市生态功能红线。其次,通过识别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的重要性,敏感性和脆弱性,划定环境质量红线。第三,基于合理的模型方法计算大气环境、水环境和自然资源承载力,分析测算环境资源开发上限。最后,借助GIS软件实现这三条红线的空间叠加,综合划分出生态保护红线。上述生态保护红线体系,与现有的各部门空间和资源管理制度能进行充分有序的衔接,可以作为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资源环境管理基础平台。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1+50 +5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战略研究.[M].吴舜译等; 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2]   福州市大气环境红线空间区划研究 [J].
薛文博 ;
付飞 ;
吴舜泽 ;
汪艺梅 ;
杨金田 ;
雷宇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4, 39 (06) :19-23
[3]   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水环境系统研究——以宜昌为例 [J].
余向勇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4, (01) :1-4
[4]   空气资源评估方法及其在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J].
张南南 ;
万军 ;
苑魁魁 ;
王倩 ;
余向勇 .
环境科学学报, 2014, 34 (06) :1572-1578
[5]   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土地适宜性评价与整理三维可视化研究 [J].
谢洪斌 ;
谭德军 ;
罗真富 ;
姚光华 .
中国土地科学, 2012, 26 (06) :85-91
[6]   世界主要国家城市人均用地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谈明洪 ;
李秀彬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11) :1813-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