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被引:25
作者
张宏元 [1 ]
杨德刚 [1 ]
王野 [2 ]
马文红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2] 新疆宏景投资公司
关键词
乌鲁木齐; 环境与经济; 协调发展; 评价; 对策;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07.01.024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以乌鲁木齐市为例,阐述了其经济与环境发展现状,通过构建乌鲁木齐市环境与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协调发展的相关计算模型分析了乌鲁木齐市1985-2004年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的变化及其类型,得出如下结论:乌鲁木齐市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类型总体来看可归类于协调发展类型,从动态趋势而言,1985年基本上处于良好协调发展环境滞后型,1990年处于良好协调发展环境滞后衰退型,1995年处于良好协调发展环境滞后增长型,2000年以后一直处于优质协调发展环境滞后增长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利于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35 / 14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系统的基本定律 [J].
方创琳 ;
杨玉梅 .
干旱区地理, 2006, (01) :1-8
[2]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鹤壁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测度 [J].
李瑞霞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5, (04) :67-70
[3]   乌鲁木齐近50年城市用地动态扩展及其机制分析 [J].
张新焕 ;
杨德刚 ;
陈曦 .
干旱区地理, 2005, (02) :263-269
[4]   中国西北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现状研究 [J].
邵波 ;
陈兴鹏 .
干旱区地理, 2005, (01) :136-141
[5]   乌鲁木齐景观生态功能区划及生态调控研究 [J].
周华荣 ;
海热提·涂尔逊 ;
汤平 .
干旱区地理, 2001, (04) :314-320
[6]   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容载力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J].
李新琪 ;
海热提·涂尔逊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1, (03) :17-24
[7]   中国西部干旱区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方略 [J].
王让会 ;
叶新 .
干旱区地理, 2001, (02) :152-156
[8]  
方一平,陈国阶.成都市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05)
[9]  
方一平,陈国阶.成都市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05)
[10]   鲁西平原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东昌府区的典型案例研究 [J].
王云才 ;
郭焕成 .
经济地理, 2000, (01) :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