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17
作者
郭运芬
机构
[1]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计数; 血液流变学; 凝血酶原时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入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87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轻度缺损组、中度缺损组和重度缺损,另选取我院同期健康志愿者50名。测定所有研究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比容。结果随着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患者PLT持续降低,MPV、PDW、Fib及D-D持续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PT、APTT及TT在健康对照组及脑梗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比容均持续上升,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脑梗死患者的病情预测和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257 / 25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J].
李德奎 ;
刘跃 ;
朱清红 ;
朱名安 .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 35 (10) :1275-1276+1279
[2]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测及意义 [J].
文朝 ;
王昌昊 .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4, 20 (02) :202-204+208
[3]   64例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 [J].
黎卓华 ;
杜利军 ;
何绮雯 ;
柯茂彬 .
现代预防医学, 2013, 40 (15) :2939-2940
[4]  
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功能以及血脂变化的研究[J]. 沈继春,钟士江,李双英,李戈菲.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2 (06)
[5]   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J].
黎卓华 ;
杜利军 ;
崔敏涛 .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 (07) :871-872
[6]   脑血栓形成过程中血液流变性的变化分析 [J].
吴刚 ;
夏修良 .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2, 7 (01) :75-77
[7]   急性脑梗死血小板数量与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关系 [J].
徐永川 ;
冯涓 ;
韩东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 28 (10) :942-943
[8]   出凝血时间及血脂水平检测分析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 [J].
施新萍 ;
王伟 ;
娄域峰 .
中国医师杂志, 2011, (10) :1408-1411
[9]   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蒋翡翎 ;
邓碧兰 ;
韩永 .
山东医药, 2010, 50 (20) :58-59
[10]  
Association between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and the risk of future cardiovascular events[J] . Amparo Vaya,José Luis Hernández,Esther Zorio,Daniel Bautista.Clinical Hemorheology and Microcirculation . 201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