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公共领域的隐私问题

被引:30
作者
吕耀怀
机构
[1] 苏州科技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信息; 隐私; 公共领域;
D O I
10.19484/j.cnki.1000-8934.2014.01.010
中图分类号
B82-05 [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出现了一些与传统隐私问题有别的新问题。新的隐私问题主要涉及共享的、原本不敏感的、公开的个人信息,这种存在于公共领域的隐私不属于传统的隐私理论的研究对象,也往往是受传统隐私理论之影响的法律保护的盲区。当代中国在走向信息化的进程中,公共领域的信息隐私问题日渐突出。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应当努力提升公民的隐私意识,强化公共领域信息隐私的观念;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确立公共领域信息隐私问题的分析框架及其伦理支撑;尽快完善和加强对公共领域信息隐私的法律保护。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当代西方对公共领域隐私问题的研究及其启示 [J].
吕耀怀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41 (01) :5-17
[2]   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因子研究 [J].
吴三通 .
湖湘论坛, 2011, 24 (05) :118-122
[3]   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集体主义”的研究综述 [J].
王福益 .
天府新论, 2011, (03) :37-42
[4]   隐私权保护的道德理由 [J].
吕耀怀 .
学习与探索, 2010, (05) :56-60
[5]  
Privacy, Visibility, Transparency, and Exposure[J] . Julie E. Cohe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 . 2008 (1)
[6]  
KDD, data mining, and the challenge for normative privacy[J] . Herman T. Tavani.Eth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1999 (4)
[7]  
Protecting Privacy in an Information Age: The Problem of Privacy in Public[J] . Helen Nissenbaum.Law and Philosophy . 1998 (5)
[8]  
Taking the byte out of cookies[J] . Daniel Lin,Michael C. Loui.ACM SIGCAS Computers and Society . 1998 (2)
[9]  
Toward an Approach to Privacy in Public: Challeng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 . Helen Nissenbaum.Ethics & Behavior . 1997 (3)
[10]  
The Value of Privacy .2 Beate Roessler. Cambridge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