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法角度对我国几起罢工事件的分析及对策

被引:3
作者
王鹏
聂斌
机构
[1] 南开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经济法; 罢工事件; 劳资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29 [经济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7 ;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劳资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罢工停运事件不断发生,备受关注,影响不小。关于其性质问题官方并没有明确表态,而学界也存在一些分歧,主要表现为不同的立场者提出的一些不同观点。经过对这些观点加以概括总结,并从经济法角度我们认为,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罢工事件可定性为"机制失灵"背景下劳动者的自发性维权斗争。为此,有必要采取一些法律上的应对措施:完善罢工活动经济立法;构建三维协商机制;激活劳动纠纷救济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双重受托责任”下的中国工会维权机制研究——以工会介入“盐田国际”罢工事件为例 [J].
任小平 ;
许晓军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8, (10) :10-17
[2]   职工权益自救与工会维权策略研究——基于“盐田国际”罢工事件的观察 [J].
任小平 ;
许晓军 .
学海, 2008, (05) :57-64
[3]   经济法“社会公共性”研究之反思 [J].
郑少华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4) :59-60
[4]   教师罢工 百万学生受影响 [J].
宋倩 .
基础教育参考, 2008, (07) :25-26
[5]   关于民法、商法、经济法定位与功能的研究方法 [J].
王保树 .
现代法学, 2008, (03) :3-11
[6]  
法国的罢工和游行抗议[J]. 让-弗朗索瓦·贝纳丰.世界. 2006(06)
[7]   罢工权的属性、功能及其多维度分析模型 [J].
陈步雷 .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6, (03) :7-14
[8]   罢工权立法问题的若干思考 [J].
常凯 .
学海, 2005, (04) :43-55
[9]   法律对罢工权的确认及规范 [J].
苏苗罕 ;
姚宏敏 ;
郑磊 .
法学, 2001, (05) :12-15
[10]  
国际贸易法文选[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英)施米托夫(Schmitthoff’s,CliveM.)著,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