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金融化模式研究

被引:10
作者
吴华
向勇
机构
[1]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
艺术品金融化; 艺术品份额化; 艺术品交易模式; 艺术品对冲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J124 [艺术市场];
学科分类号
13 ; 1301 ;
摘要
艺术品金融化的目的是要有效增加流动性,分散市场风险并促进财富的增长和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本文将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艺术品从单纯意义上的艺术品形态发展出商品形态。第二阶段,随着市场的成熟和资本寻求新的投资渠道,艺术品又出现资产化、金融化的倾向,成为证券、房地产市场之外为投资者带来经济利益的投资对象。第三阶段,通过公开交易平台,以艺术品为原生产品进行衍生交易获利,实现了所有权和交易权的分离,降低了参与门槛,带来了新的运作手段和运营模式。在艺术品金融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中国特色的模式创新。本文对中国艺术品产权交易市场形成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了我国艺术品金融化模式的两大发展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5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对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思考 [J].
白洁 .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 (14) :54-56
[2]   艺术品金融化 [J].
裴问君 .
IT经理世界, 2011, (06) :104-107
[3]   国际艺术品投资基金的理论和实践 [J].
陶宇 .
美术观察, 2009, (02) :127-130
[4]   次级债危机与信用衍生品——市场现状、定价机理与发展趋势 [J].
李佩珈 .
广西金融研究, 2008, (11) :51-56
[5]   成立艺术品交易所需待市场成熟 [J].
马健 .
艺术市场, 2008, (05) :36-39
[6]   信用衍生产品有关法律问题探析 [J].
梅明华 .
金融论坛, 2005, (03) :45-51+63
[7]   物权行为理论探源及其意义 [J].
孙宪忠 .
法学研究, 1996, (03) :80-92
[8]  
信用衍生品理论与实务[M]. 中国经济出版社 , 范希文, 2010
[9]  
对冲基金入门[M]. 中国青年出版社 , (美) 史崔区曼,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