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可再生能源规划模型述评与展望

被引:51
作者
吉平
周孝信
宋云亭
马世英
李柏青
机构
[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能源规划; 可再生能源; 集成结构模型; 混合能源模型;
D O I
10.13335/j.1000-3673.pst.2013.08.021
中图分类号
TM712 [电力系统稳定];
学科分类号
080802 ;
摘要
有效进行区域可再生能源规划有利于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推动节能减排进程、提高电源结构低碳化程度、促进智能化绿色电力的发展。在介绍我国当前面临的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区域可再生能源规划模型框架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应用于能源规划研究的集成结构模型及其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总结了IIASA-WEC能源-经济-环境模型、中国能源环境综合评价模型系统(theintegrated policy assessment model for China,IPAC)、能源系统长期前景规划模型(prospective outlook on long-termenergy systems,POLES)、国家能源模型(the national energymodeling systems,NEMS)以及可再生电力混合优化模型(hybrid optimization model for electric renewables,HOMER)等混合能源模型的结构及应用现状,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2071 / 207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含风力发电的市级电网区域可再生能源规划方案确定及重要因素影响研究 [J].
吉平 ;
武守远 ;
周孝信 .
电网技术, 2013, 37 (02) :334-341
[2]   北方采暖区应用太阳墙系统采暖的可行性研究 [J].
谢宜燕 ;
龚咪咪 ;
孟祥睿 ;
马新灵 ;
魏新利 .
太阳能, 2011, (17) :44-49
[3]   基于HOMER仿真的太阳能混合发电系统设计 [J].
亓伟 ;
耿世彬 ;
高虎杉 ;
周文生 ;
江丰 .
电工电气, 2011, (08) :27-32
[4]   2020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前景研究 [J].
刘朝 ;
赵涛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7) :73-79
[5]   含双馈风电机组的配电网运行模拟 [J].
武亚非 ;
包毅 ;
杨丽徙 .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1, 32 (04) :64-67
[6]   常用于最佳倾角计算的光伏软件的对比研究附视频 [J].
王淑娟 ;
汪徐华 ;
高赟 ;
任鹏 ;
李荣华 .
太阳能, 2010, (12) :29-31
[7]   中国能源领域低碳技术发展路线图 [J].
刘强 ;
姜克隽 ;
胡秀莲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6 (05) :370-375
[8]   中国能源消费排放的CO2测算 [J].
周伟 ;
米红 .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 (08) :1142-1148
[9]   基于LEAP的厦门市节能与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情景分析 [J].
曹斌 ;
林剑艺 ;
崔胜辉 ;
唐立娜 .
生态学报, 2010, 30 (12) :3358-3367
[10]   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J].
陈武 ;
李云峰 .
能源技术经济, 2010, 22 (05) :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