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乡村聚落用地空间演变解析及优化策略

被引:17
作者
梁发超 [1 ]
刘诗苑 [2 ]
起晓星 [3 ]
机构
[1] 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发展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
[2] 厦门市集美区建设局
[3] 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关键词
空间演变; 乡村聚落用地; 分形维数; 优化策略; 厦门市;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7.12.022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从市域与镇域两个尺度上,借助分形维数对1986—2016年厦门市乡村聚落用地空间演变进行剖析;基于空间差异特征,提出乡村聚落用地空间结构优化策略。研究发现,厦门市乡村聚落用地空间聚集维数逐年增大,但空间关联维数呈现减少趋势;乡村聚落用地空间关联度逐渐提升,空间结构呈多中心聚集态分布且不断优化。在镇域尺度上,基于乡村聚落用地空间结构分形特征的差异解析,将研究区乡村聚落用地划分为优势发展区、空间结构优化区、交通网络优化区、空间结构与交通网络优化区以及限制发展区,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研究认为,在未来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厦门市应充分考虑乡村聚落用地空间结构演变趋势及分区特征,确保乡村聚落空间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乡村聚落用地空间结构的优化及生活环境质量的提升,为编制乡村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72 / 17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基于分形理论的乡村聚落景观空间特征及演变——以厦门市为例 [J].
梁发超 ;
刘诗苑 ;
刘黎明 .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28 (08) :2640-2648
[2]   基于“居住场势”理论的乡村聚落景观空间重构——以厦门市灌口镇为例 [J].
梁发超 ;
刘诗苑 ;
刘黎明 .
经济地理, 2017, 37 (03) :193-200
[3]   基于GIS和分形理论的山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研究 [J].
卢德彬 ;
禹真 ;
毛婉柳 ;
白彬 .
水土保持研究, 2016, 23 (02) :220-223+228
[4]   山地城镇规划的分形思维 [J].
冒卓影 ;
冒亚龙 .
山地学报 , 2016, (02) :223-232
[5]   近30年厦门城市建设用地景观格局演变过程及驱动机制分析 [J].
梁发超 ;
刘诗苑 ;
刘黎明 .
经济地理, 2015, 35 (11) :159-165
[6]   经济发达地区乡村聚落用地模式演变——以无锡市惠山区为例 [J].
陈诚 ;
金志丰 .
地理研究, 2015, 34 (11) :2155-2164
[7]   基于分形理论的徐州市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及空间分布研究 [J].
傅建春 ;
李钢 ;
赵华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5, (10) :25-30
[8]   基于分形理论的农村居民点空间特征研究——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 [J].
庄至凤 ;
姜广辉 ;
何新 ;
曲衍波 ;
张翠玉 .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 (09) :1534-1546
[9]   发达地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特征与机理研究——以苏南为例 [J].
李红波 ;
张小林 ;
吴启焰 ;
王亚华 .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 (04) :591-603
[10]   不同尺度乡村聚落景观的空间集聚性分形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省镇江市为例 [J].
吴江国 ;
张小林 ;
冀亚哲 .
人文地理, 2014, (01) :99-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