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结构变动趋势倒逼金融模式转型

被引:12
作者
袁志刚 [1 ]
余静文 [2 ]
机构
[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老龄化; 金融模式; 转型中国经济; 财富管理金融;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14.10.008
中图分类号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C924.24 [人口问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1407 ;
摘要
货币、金融在人类社会的出现,其目的是要解决人类生产与消费在时间、空间上的协调问题,本质上涉及财富和国民收入在代际的分配。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特征关系到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安排。1949年后,一种以国家发展建设为主要目标,扭曲农产品价格和劳动力价格,国家强制推高国民储蓄并将其全部转化为建设投资的金融体系被建立起来。改革开放后,我们在金融市场建设与金融体系完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金融发展的目的依然是满足资本需求方的利益,继续扭曲金融价格,无视资金供给方的利益。在人口结构比较年轻或者人口红利明显的时期,这样做有其合理性。但在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供给下降,储蓄率下降,以要素动员和粗放投入为主要驱动力的经济发展方式将不能继续维持,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将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为此,需要改变金融模式,发挥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纠正金融要素价格的扭曲,拓展居民财富投资渠道,注重资金供给者的利益。这意味着中国发展建设金融模式亟待向财富管理模式转型。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技术效率的比较和分析——基于2000-2009年20个工业细分行业的研究 [J].
魏峰 ;
荣兆梓 .
经济评论, 2012, (03) :75-81
[2]   我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条件基本成熟 [J].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 ;
盛松成 .
中国金融, 2012, (05) :14-17
[3]   中国外汇储备的名义收益率和真实收益率 [J].
张斌 ;
王勋 ;
华秀萍 .
经济研究, 2010, 45 (10) :115-128
[4]   国有企业的双重效率损失与经济增长 [J].
刘瑞明 ;
石磊 .
经济研究, 2010, 45 (01) :127-137
[5]   经济转型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 [J].
蒋殿春 ;
张宇 .
经济研究, 2008, (07) :26-38
[6]   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高储蓄、高投资和中国经济增长 [J].
李扬 ;
殷剑峰 .
经济研究, 2005, (02) :4-15+25
[7]   以新的视角审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增长 [J].
袁志刚 ;
何樟勇 .
经济研究, 2004, (07) :38-47
[8]   非国有经济成分对我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 [J].
姚洋 .
经济研究, 1998, (12) :29-35
[9]   竞争、政策性负担和国有企业改革 [J].
林毅夫 ;
李周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998, (05) :1-5
[10]   从现代企业理论看国有企业改革 [J].
张维迎 .
改革, 1995, (01) :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