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对中国亚热带北界位置的影响

被引:58
作者
缪启龙 [1 ,2 ]
丁园圆 [1 ,3 ]
王勇 [1 ,3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关键词
气候变暖; 亚热带北界; 变化趋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国气候带也有相应的变化。亚热带北界是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交界,是中国气候带上的一个重要分界线。论文讨论了气候变暖对中国亚热带北界的影响。数据资料来自于中国气象局,采用中国740个站点19512005年的日平均温度资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图集》中气候区划的第一级气候带定义指标,以≥10℃天数为主导指标,≥10℃积温、1月平均温度为辅助指标,定义亚热带北界为≥10℃天数为218天,≥10℃积温为45004800℃,1月平均气温为0℃。分别统计19512005年暖温带与亚热带指标的年代变化及亚热带北界在19511970、19711990、19912005年的位置演变,结果表明:34°N附近55年来≥10℃天数、≥10℃积温、1月平均温度都呈上升趋势。20世纪50年代至今,亚热带北界西段几乎没有变化;亚热带北界中东段向北推移幅度较大,到本世纪初向北已推移到35°N附近,较19511970年向北推移23个纬度。亚热带北界位置的向北推移是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种响应,这将对我国农业布局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634 / 64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江淮地区气温变化对一季中稻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J].
马晓群 ;
许莹 ;
赵海燕 .
地理研究, 2008, (03) :603-612
[2]   气候变暖对中国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南界及采暖能耗的影响 [J].
陈莉 ;
方修琦 ;
李帅 .
科学通报, 2007, (10) :1195-1198
[3]   IPCC成立以来对温度升高的评估与预估 [J].
赵宗慈 ;
王绍武 ;
罗勇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3) :183-184
[4]   关于中国的亚热带 [J].
杨勤业 ;
郑度 ;
吴绍洪 .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6, (03) :1-10
[5]   气候变暖的适应行为与黑龙江省夏季低温冷害的变化 [J].
方修琦 ;
王媛 ;
朱晓禧 .
地理研究, 2005, (05) :664-672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气候变暖及其对自然区域界线的影响 [J].
沙万英 ;
邵雪梅 ;
黄玫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4) :317-326
[7]   秦岭南北地区环境变化响应比较研究 [J].
延军平 ;
郑宇 .
地理研究, 2001, (05) :576-582
[8]   对气候变暖问题争议的分析 [J].
王绍武 ;
龚道溢 .
地理研究, 2001, (02) :153-160
[9]   中国近45年来气候变化的研究 [J].
陈隆勋 ;
朱文琴 ;
王文 ;
周秀骥 ;
李维亮 .
气象学报, 1998, (03) :2-16
[10]   全球变暖对我国亚热带北界的影响 [J].
沈雪芳 ;
丁裕国 ;
石明生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6, (03) :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