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农牧交错区粮食生产与人口承载力的解析研究

被引:4
作者
杜雄 [1 ,2 ]
柴青 [3 ]
孙小诺 [4 ]
孙建 [5 ]
张永升 [1 ]
张立峰 [1 ,2 ]
机构
[1]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河北农业大学张北实验站/农业部张北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观测试验站
[3] 河北省唐县气象局
[4] 河北省曲阳县气象局
[5]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关键词
华北农牧交错区; 土地生产潜力; 粮食生产; 人口承载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C924.2 [中国人口];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1407 ;
摘要
采用数据统计分析和科学估算的方法,研究了华北农牧交错区近27年来的粮食生产及其生产潜力同人口承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北农牧交错区27年来的粮食产量年际间的变幅巨大,最高年份和最低年份相差19.0倍,粮食生产的巨大波动性给区域居民粮食稳定自足带来很大压力。比较近20年来的粮食产量同居民不同生活标准下需求量的关系发现,区域仅在温饱的生活标准下,就有15~17个年份的粮食生产不能满足居民所需,而在富裕的生活标准下,连续20年的均不能满足需求。华北农牧交错区人口大量超载,温饱生活标准下超载39.3%、小康型标准下超载69.4%。通过估算区域作物的最大生产潜力,表明粮食生产能够满足当前人口在生活富裕标准下的需求,但频发的自然灾害使作物的生产潜力很难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论华北农牧交错区退耕区域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演替与增进机制 [J].
杜雄 ;
张立峰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12) :2788-2795
[2]   重新评价“以粮为纲”政策及其生态环境影响 [J].
宋乃平 ;
张凤荣 .
经济地理, 2006, (04) :628-631
[3]   河北省作物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 [J].
黄志英 ;
梁彦庆 ;
葛京凤 ;
张亚卿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5, (02) :93-96
[4]   华北农牧交错带生态恢复与经济发展的相悖与互依关系 [J].
张立峰 .
草地学报, 2004, (01) :70-74
[5]   河北坝上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型土地利用模式与技术 [J].
孙新章 ;
张立峰 ;
张新民 ;
成升魁 .
农业工程学报, 2004, (02) :255-258
[6]   论华北农牧交错带生态与经济建设的策略与途径 [J].
张立峰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1) :2054-2056
[7]   华夏农耕文化探源——兼论以粮为纲 [J].
任继周 ;
张自和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3, (02) :21-26
[8]   退耕还林还草是实现山川秀美的关键——以陕北退耕还林还草为例 [J].
苗光忠 ;
陈谦 .
水土保持学报, 2000, (02) :1-5
[9]   北方高寒半干旱农牧交错带资源环境障碍与农牧生产力开发 [J].
张立峰 ;
徐长金 .
资源科学, 1999, (05) :64-67
[10]   农牧交错带研究中的现代生态学前沿问题 [J].
程序 .
资源科学, 1999, (05)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