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教育学的学术自觉与话语体系建构

被引:45
作者
孙元涛
机构
[1]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 话语体系; 价值证成; 通达路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 [教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议题的提出,意味着发展中的"中国教育学",正试图逐渐摆脱对于外来学术的"学徒状态",逐渐提出其本己的"自律性"要求。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在其现实意义上是民族复兴的宏观愿景在具体学科中的回响和表达;它从逻辑上内在地包含着"全球化·本土化"框架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问题;它在学术史方面植根于从"教育学中国化"到"创建中国教育学"的学科发展的民族性自觉中。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需要研究主体以清晰的话语意识,回归中国教育学话语创生的文化之源,在"话语的教化"中积累话语创新的力量。作为一个由自觉意识引领的、审慎的渐进性学术探究和积淀,中国教育学话语创新和话语体系建构,需警惕本土意识的"绝对化"、教育学建设的"去学科化"和话语体系构建的"空心化"。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话语“威权”主要源自制度的保障.[N].王馥芳;.社会科学报.2013,
[2]  
教育学者介入实践.[M].孙元涛; 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3]  
中国现代学科的形成.[M].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 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4]  
解释学 美学 实践哲学.[M].(德)伽达默尔(Hans-GeorgGadamer);(德)杜特(CarstenDutt)著;金惠敏译;.商务印书馆.2005,
[5]  
真理与方法.[M].(德)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Hans-GeorgGadamer)著;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6]  
历史的“教育学现象”透视.[M].陈桂生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7]  
章太炎评传.[M].姜义华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
[8]  
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M].郭笙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9]  
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M].梁启超著;朱维铮校注;.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10]  
哲学史讲演录.[M].[德]黑格尔(G·W·F·Hegel) 著;贺麟;王太庆 译.商务印书馆.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