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6 条
物理疗法应用于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被引:16
作者:
耿宏
张艳明
胡美华
霍速
程亦男
机构:
[1]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
来源:
关键词:
物理疗法;
面瘫;
超短波;
中频电疗;
肌电;
功能训练;
红外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5 [周围神经及神经节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观察物理疗法应用于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在急性期采用超短波、红外线,在恢复期采用超短波、中频电疗和功能训练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Portmann简易评分法及表情肌肌电信号测定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后Portmann简易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前2.9835±1.6371,治疗后15.6209±1.8743,P<0.01);治疗前、后表情肌肌电信号评分差异同样有显著性意义(额肌:治疗前17.55±5.45,治疗后41.35±7.46,P<0.01;眼轮匝肌:治疗前20.75±5.95,治疗后55.40±10.52,P<0.01;提上唇肌,治疗前24.80±7.56,治疗后79.35±36.83,P<0.01;口轮匝肌,治疗前63.45±15.85,治疗后88.40±15.61,P<0.01)。结论:在急性期采用超短波、红外线,在恢复期采用超短波、中频电疗和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有明显的疗效。
引用
收藏
页码:923 / 924
页数: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