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98
作者
傅伯杰 [1 ]
赵文武 [2 ]
陈利顶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教育部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结构; 过程; 集成; 地理学; 生态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在人类活动深刻影响和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传统地理—生态过程研究正发生深刻变化。本文在概述地理—生态过程研究概况的基础上,指出:(1)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基本科学问题包括结构与过程、综合与集成两大方面,涉及结构、功能、动态、驱动力、过程、机制、要素集成、过程集成、区域集成等科学要点;(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尺度—结构—过程相互作用、自然—经济—社会相互联系、地貌—水文—生态过程相互耦合、地理—生态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相结合等领域;(3)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发展呈现出系统化、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的发展趋势;(4)未来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重大论题包括地表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和生物流过程研究,地表环境变化的驱动力研究,区域综合和区域内异质性研究,尺度推绎与转换研究,地理学的整体性研究,方法论创新,应用研究等内容;(5)未来地理—生态过程研究应当注意加强观测、实验、调查与模拟,加强遥感与野外观测的结合,加强区域综合和全球研究,加强学科交叉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123 / 113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地理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 [J].
冷疏影 ;
宋长青 .
地理学报, 2005, (04) :553-558
[2]   当代地理学特征、发展趋势及中国地理学研究进展 [J].
宋长青 ;
冷疏影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6) :595-599
[3]   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研究回顾与展望 [J].
冷疏影 ;
宋长青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6) :600-606
[4]   学科交叉与交叉科学的意义 [J].
路甬祥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5, (01) :58-60
[5]   中国地理科学的国家需求与发展战略 [J].
蔡运龙 ;
陆大道 ;
周一星 ;
王缉慈 ;
秦其明 ;
李有利 ;
柴彦威 ;
张镱锂 ;
刘卫东 ;
王劲峰 ;
宋长青 ;
冷疏影 ;
王民 .
地理学报, 2004, (06) :811-819
[6]   21世纪中国地理学发展的若干思考 [J].
葛全胜 ;
吴绍洪 ;
朱立平 ;
张雪芹 .
地理研究, 2003, (04) :406-415
[7]   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 [J].
傅伯杰 ;
陈利顶 ;
王军 ;
孟庆华 ;
赵文武 .
第四纪研究, 2003, (03) :247-255
[8]   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 [J].
陆大道 .
地理学报, 2003, (01) :3-8
[9]   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 [J].
郑度 ;
陈述彭 .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05) :599-606
[10]   注目世界动向,迎接21世纪中国生态学新发展 [J].
陈昌笃 .
科技导报, 1996, (02)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