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变化、生产率波动与中国经济增长减速

被引:6
作者
周克
机构
[1] 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中国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结构效应; 刘易斯效应; 中等收入陷阱;
D O I
10.13948/j.cnki.hgzlyj.2017.03.001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基于GGDC最新公布的中国多部门数据和修正的转移-份额方法,文章考察了1978—2010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和劳动生产率波动的关系,然后据此分析了2008年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原因。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原因不在于结构效应或者刘易斯效应的减弱,也不在于产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势,而是制造业和农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内部生产率增长大幅下降。2000—2010年,制造业的生产率增速较之20世纪90年代下降了近1倍,农业部门的生产率增长率下降了0.3%。制造业生产率增速放缓的原因在于高技术行业的缓慢增长,而制造业技术结构的静态化很可能使经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从1978年到2010年,结构效应经历了"J"型变化,对劳动生产率和人均GDP平均增长率的贡献分别为30%和26%。1978—2010年,从农业部门流出的劳动力有2/3进入了服务业,由于服务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高于农业,结构效应因此为正,但是该部门的结构效应一直比较低,这说明进入服务业的劳动力流向了该部门中生产率较低的行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避免鲍默尔效应或结构减速的出现。当前中国各产业间的生产率还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远低于非农业生产率,刘易斯效应和结构效应仍将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但是,部门内部生产率不能有效提高将会使部门间的生产率差异和结构效应迅速消失,经济增长将收敛于一个低水平的稳态。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原因是“结构性减速”吗? [J].
杨天宇 ;
曹志楠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15, (04) :69-79
[3]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J].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 ;
张平 ;
刘霞辉 ;
袁富华 .
经济研究, 2013, 48 (10) :4-17+28
[4]   关于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问题的文献评述 [J].
王向 ;
聂鹏 .
经济评论, 2013, (02) :138-144
[5]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路径、效率与潜在增长水平 [J].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 ;
张平 ;
刘霞辉 ;
袁富华 ;
陈昌兵 ;
陆明涛 .
经济研究, 2012, 47 (11) :4-17+75
[6]   中国经济减速时代是否到来? [J].
张军 .
金融市场研究, 2012, (02) :29-35
[7]   长期增长过程的“结构性加速”与“结构性减速”:一种解释 [J].
袁富华 .
经济研究, 2012, 47 (03) :127-140
[8]   中国的人口红利还能持续多久 [J].
蔡昉 .
经济学动态, 2011, (06) :3-7
[9]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 [J].
干春晖 ;
郑若谷 ;
余典范 .
经济研究, 2011, 46 (05) :4-16+31
[10]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 [J].
干春晖 ;
郑若谷 .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02) :5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