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以环渤海地区城市为例

被引:321
作者
刘浩
张毅
郑文升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城市化; 耦合机制; 时空协调度; 环渤海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3.2 [城市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摘要
处于城市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其土地集约利用的利用强度、利用形式与利用类型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土地利用最佳集约度与城市化水平密切相关,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可有效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基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交互耦合作用机制,本文构建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并将其分为拮抗、磨合和协调三大阶段9类状态,最后利用ArcGIS9.2对耦合协调发展度进行空间聚类分析,并以环渤海地区27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研究期间内环渤海地区城市耦合协调发展度多处于磨合阶段,没有拮抗阶段,且交互耦合关系随着时间变化而逐渐优化;基于其相对发展状态,环渤海地区城市多处于同步发展状态,滞后发展状态与超前发展状态较少,呈稳定的梭形形态;基于空间聚类系数,城市耦合协调发展度呈先集聚后随机分布,没有空间强极化效应,高值集聚地域为京津冀圈,低值集聚地域则为辽东半岛圈。
引用
收藏
页码:1805 / 181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2]   成渝经济区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时空特征分析 [J].
邱磊 ;
廖和平 ;
龙雨娇 ;
李晓华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5 (01) :208-213
[3]   沈阳市城市扩展与土地利用变化多情景模拟 [J].
吴晓青 ;
胡远满 ;
贺红士 ;
布仁仓 ;
郗凤明 .
地理研究, 2009, 28 (05) :1264-1275
[4]   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 [J].
卞兴云 ;
冉瑞平 ;
贾燕兵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4) :617-621
[5]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国内外研究进展 [J].
朱天明 ;
杨桂山 ;
万荣荣 .
经济地理, 2009, 29 (06) :977-983
[6]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 [J].
陈明星 ;
陆大道 ;
张华 .
地理学报, 2009, 64 (04) :387-398
[7]   基于DPSIR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的实证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J].
李进涛 ;
谭术魁 ;
汪文雄 .
中国土地科学, 2009, 23 (03) :49-54+65
[8]   山东省城市空间扩展和经济竞争力提升内在关联性分析 [J].
张晓青 ;
李玉江 .
地理研究, 2009, 28 (01) :173-181
[9]   南京市热岛效应变化时空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 [J].
杨英宝 ;
苏伟忠 ;
江南 ;
甄峰 .
地理研究, 2007, (05) :877-886+1070
[10]   GIS和PSR框架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J].
冯科 ;
郑娟尔 ;
韦仕川 ;
郑文娟 ;
刘勇 .
经济地理, 2007, (05) :811-81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