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创新乘数效应:微观机理与宏观测算

被引:30
作者
纪玉山
吴勇民
白英姿
机构
[1]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经济增长; 科技创新乘数; 自主创新;
D O I
10.16158/j.cnki.51-1312/f.2008.01.007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本文分析了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传导机制: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乘数效应,在此逻辑下,利用1990—2005年的数据建立了我国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协整方程,估算了科技创新乘数。结论表明,科技创新乘数效应在我国的经济增长中作用非常之小。正是由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导致科技创新的传导机制难以发挥,从而在宏观上表现出较小的科技创新乘数。因此,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扶持企业的自主创新、增强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协同优势、创造各种条件促使科技创新在全社会的扩散以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便成了必然的政策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只有自主创新才是立国之本——论“比较优势”和“全球化”不可能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技术源泉问题.[J].高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 02
[2]   国外FDI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综述 [J].
孟亮 ;
宣国良 ;
王洪庆 .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4, (06) :36-40
[3]   DENISON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模型化与经济增长方式 [J].
傅道臣 ;
张新兰 ;
宋化民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6, (10) :14-19
[4]   综合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 [J].
沈坤荣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 (03) :67-72
[5]  
世界经济千年史.[M].(英)安格斯·麦迪森(AngusMaddison)著;伍晓鹰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  
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易丹辉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7]  
计量经济学.[M].赵国庆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8]  
现代技术创新经济学.[M].纪玉山;曹志强等著;.长春出版社.2001,
[9]  
弗拉斯卡蒂丛书.[M].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著;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中国科学技术指标研究会主编;.新华出版社.2000,
[10]  
Aggregation in Production Functions: What Applied Economists should Know.[J].Jesus Felipe;Franklin M. Fisher.Metroeconomica.2003,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