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中国道路的研究述评

被引:5
作者
朱炳元
张李军
张兴亮
机构
[1]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西方学者; 市场经济; 经济体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社会主义制度;
D O I
10.16502/j.cnki.11-3404/d.2015.03.031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摘要
<正>2004年,乔舒亚·库珀·雷默发表的《北京共识》研究报告开启了新世纪研究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的热潮。十多年过去,认真梳理学界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解读中国现实国情和引领未来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一、从中国模式到中国道路基于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研究传统的差异,国外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概括以"中国模式"为主;而国内学术界则经历了有无中国模式,用中国经验、中国特色、中国案例、中国道路来取代中国模
引用
收藏
页码:200 / 20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选择、探索、实践、创新——唯物史观视野下的中国道路 [J].
朱炳元 ;
张立鹏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4, (08) :28-33+91
[2]   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性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视角 [J].
贾高建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4, (01) :1-4
[3]   关于中国道路的几个认识 [J].
陈晋 .
党的文献, 2013, (02) :22-33
[4]   全球视野下中国道路的兴起 [J].
郭万超 .
新视野, 2012, (05) :20-23
[5]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逻辑” [J].
韩庆祥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2, (04) :151-158
[6]   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的十个特征 [J].
刘应杰 .
人民论坛, 2012, (15) :65-67
[7]   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基于中国、印度、巴西经济数据的比较分析 [J].
黄亚生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29 (01) :57-61
[8]   深刻理解“中国道路”的本质和内涵 [J].
冷溶 .
党的文献, 2011, (06) :18-19
[9]   关于“中国模式”的辨析和中国道路的思考 [J].
包心鉴 .
学习论坛, 2011, 27 (02) :5-11
[10]   福山:中国模式的特征与问题 [J].
弗朗西斯·福山 .
社会观察, 2011, (01) :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