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舆论研究:关系网络与生态特征

被引:30
作者
张志安 [1 ,2 ]
束开荣 [1 ]
机构
[1]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2] 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微信舆论; 关系网络; 无标度网络; 圈层区隔; 层级互动;
D O I
10.16057/j.cnki.31-1171/g2.2016.06.003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本文试图将微信舆论研究嵌入特定的关系网络模型中去考察,分析微信舆论场的关系网络与生态特征,并试图为微信舆论研究探讨新的理论视角。微信平台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网络,基于节点间关系的亲疏强弱所形成的异质性网络,具有明显的"无标度"特性。一方面,这种关系网络在很大程度上由现实社会关系所维系,"节点"与"链接"所承载的传播秩序进一步强化社会群体的交往边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微信舆论场的分化。另一方面,精英群体内部的互动虽然频繁、多元,但是相对封闭,较难与不同层级的社会群体开展舆情沟通,难以产生舆论演化过程中的良性互动。总体上,与微博舆论场交叉、沟通、互动等特点相比,微信舆论场呈现出"圈层区隔"与"层级互动"的特点。本文认为,对微信舆论的研究应该从整体的、动态的、关系的视角切入,充分重视平台的特殊性,立足转型社会与技术变革的语境,以关系网络与生态特征的逻辑关联为研究路径,聚焦平台内部的结构化特征之于个体(或群体)在信息传播及人际(或群体)互动方面的影响,以此建构微信空间的关系网络与舆论场生态,把握微信舆论的生成与演化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新媒体的媒介学问题 [J].
陈卫星 .
南京社会科学, 2016, (02) :114-122
[2]   微信舆情的传播特征及风险探析 [J].
熊茵 ;
赵振宇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 38 (02) :79-82
[3]  
微信:媒介化生存的新物种[J]. 严玲.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02)
[4]   媒体融合时代舆论引导方式变革的新动向——基于微信朋友圈转发“人贩子一律死刑”言论引发的舆情分析 [J].
雷跃捷 ;
李汇群 .
新闻记者, 2015, (08) :54-59
[5]   “个人被激活”的时代:互联网逻辑下传播生态的重构——关于“互联网是一种高维媒介”观点的延伸探讨 [J].
喻国明 ;
张超 ;
李珊 ;
包路冶 ;
张诗诺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 37 (05) :1-4
[6]   微信的传播模式及其对舆论生态的影响 [J].
熊忠辉 ;
程刚 .
新闻战线, 2015, (05) :48-50
[7]   考虑次近邻影响的微博舆论观点演化模型 [J].
杨柳 ;
朱恒民 ;
马静 .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4, (12) :78-84
[8]   基于网络舆论场的微信与微博传播力评价对比研究 [J].
方兴东 ;
张静 ;
张笑容 ;
潘斐斐 .
新闻界, 2014, (15) :39-43
[9]   2010年以来的突发事件微博舆论及其变化趋势——基于新浪微博的实证研究 [J].
夏雨禾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4, 21 (03) :52-67+127
[10]   社会化媒体时代的舆论研究:概念、议题与创新 [J].
周葆华 .
南京社会科学, 2014, (01) :11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