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绿带游憩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43
作者
李玏 [1 ,2 ,3 ]
刘家明 [1 ,2 ]
宋涛 [1 ,2 ]
陶慧 [1 ,2 ,3 ]
张新 [3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4]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游憩空间; 绿带; 空间分布特征; 北京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5.2 [中国绿化规划]; TU984.18 [特殊分区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1204 ; 083302 ;
摘要
绿带是阻止城市蔓延、提高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手段,其游憩开发能够为大都市游憩空间紧缺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以北京市第二道绿带为研究区,以2013年绿带内6种类型游憩空间(共448处)为研究对象,运用Kernel核密度算法等空间分析方法,从北京市绿带游憩空间的整体分布格局、规模容量特征和各类型游憩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主要结论:1从整体分布格局来看,北京市绿带内形成了若干游憩空间集聚区域,游憩空间结构出现"北密南疏"的整体特征;北部游憩空间集聚程度高且分布连续成带,南部游憩空间集聚程度较低且分布离散成团;北部温榆河沿岸地区游憩空间大量集聚,成为绿带游憩空间结构的主要骨架。2从规模容量特征来看,占地规模较大的游憩空间呈集聚分布,规模较小的游憩空间呈分散分布,绿带内已形成了6个由面积规模较大的游憩空间密集分布构成的热点区。3绿带内6种类型游憩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表现为:绿带内的资源环境本底决定了既有吸引物游憩空间的空间特征;政策性规划引导郊野休闲公园空间分布相对均匀;重要水系与运动健身游憩空间的空间分布高度关联;主题活动游憩空间更倾向于靠近主要交通干道;会议度假游憩空间与北京市地热资源分布契合度高;民俗体验游憩空间大量分布在海淀区上庄水库周边。揭示了北京市绿带游憩空间布局情况,为中国绿带游憩体系的统筹建设、空间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提供了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507 / 152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城市绿带及其游憩利用研究进展 [J].
李玏 ;
刘家明 ;
宋涛 ;
朱鹤 ;
陶慧 .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 (09) :1252-1261
[2]   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J].
李玏 ;
刘家明 ;
王润 ;
伍宇明 .
地理研究, 2013, 32 (10) :1937-1947
[3]   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旅游城市化进程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J].
李亚娟 ;
陈田 ;
王婧 ;
王昊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04) :162-168
[4]   绿化隔离带的景观规划 [J].
高娜 .
中国林业, 2012, (08) :43-43
[5]   北京市朝阳区第一道绿化隔离带政策实施评价 [J].
王昊 ;
蔡玉梅 ;
张文新 .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1, 28 (02) :6-12
[6]  
北京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规划与建设初探——以古塔公园为例[J]. 辛奕.北京园林. 2010 (04)
[7]   北京市郊区游憩空间分布规律 [J].
王润 ;
刘家明 ;
陈田 ;
田大江 .
地理学报, 2010, 65 (06) :745-754
[8]   绿色还是绿地?——北京市第一道绿化隔离带实施成效研究 [J].
韩昊英 ;
龙瀛 .
北京规划建设, 2010, (03) :59-63
[9]   城市郊区游憩用地配置影响因素分析 [J].
刘家明 ;
王润 .
旅游学刊, 2007, (12) :18-22
[10]   城郊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与空间格局 [J].
张立明 ;
赵黎明 .
商业研究 , 2006, (06) :18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