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工作模式的转型与发展

被引:86
作者
李迎生
方舒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关键词
中国; 社会工作模式; 转型; 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6 [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包揽、"差序格局"、非专业性的社会工作模式,因在社会快速转型期遭遇严峻挑战而开始了自身的转型进程。这种转型适应了社会变迁的需要与服务对象的多样化需求,业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实际社会工作的制度惯性与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不足,目前中国的社会工作发展尚存在着两种模式并存、过渡性、不平衡性和民间组织发育不良等问题。中国社会工作模式必须在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际通则、克服自身缺陷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与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转型期中国社会原子化动向及其对社会工作的挑战 [J].
田毅鹏 .
社会科学, 2009, (07) :71-75+189
[2]  
政府购买服务推动社工机构发展[J]. 李太斌.中国社会导刊. 2008(04)
[3]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运作与反思——以上海市为例 [J].
唐斌 .
社会工作(实务版), 2007, (11) :12-13
[4]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工作的学科发展进程 [J].
张敏杰 .
浙江学刊, 2001, (02) :61-65
[5]   社会工作的三维性质 [J].
夏学銮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01) :140-147
[6]   我国社会工作模式的转换 [J].
朱力 .
中国社会工作, 1997, (02) :37-39
[7]   中国社会工作之理性发展 [J].
孙立亚 .
中国社会工作, 1996, (01) :15-16
[8]  
社会学概论新修[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郑杭生主编, 2003
[9]  
中国社会学史新编[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郑杭生,李迎生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