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侵权损害完全赔偿原则之缓和

被引:41
作者
徐银波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关键词
侵权损害赔偿; 完全赔偿原则; 生计酌减; 公平酌减;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3.03.011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侵权损害赔偿以完全赔偿(填补损害、全部赔偿)为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在一般情形下确实合理,但适用于较特殊的个案,可能导致不公。既有研究虽从不同角度对完全赔偿原则的僵化适用有所认知和反思,但无法一般性地指导实践、满足实践需求。有鉴于此,为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引导民众的行为,应酌减侵权人责任,缓和完全赔偿原则,从而突破全有或全无、非此即彼极端思维之禁锢,为实践提供一般性指导,以公平、有效地解决纠纷。缓和完全赔偿原则之指导标准应以生计酌减和公平酌减为限,且应由司法机关在个案中予以具体适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受害人特殊体质对侵权责任之影响 [J].
孙鹏 .
法学, 2012, (12) :93-103
[2]   个人独特性与法律普遍性之调适 [J].
胡玉鸿 .
法学研究, 2010, 32 (06) :40-54
[3]   损害赔偿法的重新构建:欧洲经验与欧洲趋势 [J].
海尔穆特库奇奥 ;
朱岩 .
法学家, 2009, (03) :1-18+156
[4]   好意同乘的定性分析及责任承担附视频 [J].
钟富胜 ;
胡新 .
人民司法, 2009, (02) :31-34+1
[5]  
侵权责任法.[M].杨立新; 著.法律出版社.2011,
[6]  
中国侵权责任法教程.[M].王利明; 周友军; 高圣平; 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
[7]  
侵权损害赔偿.[M].杨立新; 著.法律出版社.2008,
[8]  
侵权责任法.[M].张新宝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9]  
侵权行为法比较研究.[M].王军; 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
[10]  
德国债法总论.[M].(德)迪特尔·梅迪库斯(DieterMedicus)著;杜景林;卢谌译;.法律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