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范围的探讨

被引:43
作者
丁永建
杨建平
刘时银
陈仁升
王根绪
沈永平
王建
谢昌卫
张世强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兰州,,兰州,,兰州,,兰州,,兰州,,兰州,,兰州,,兰州,
关键词
江河源区; 生态环境; 范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1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在江河源区地理学与水文学界定的基础上,在明确界定源区范围四大原则与依据的前提下,文章综合分析了长江黄河源区的地貌特征、气候条件、植被分布以及水文水系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综合确定了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研究的范围。以达日水文站为界,以上区域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研究的源区范围,流域控制面积约4.49×104 km2,源区为高原湖泊沼泽地貌,地形平缓,高寒半干旱气候,受水热条件控制植被主要为草原化草甸;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研究的源区以聂恰曲汇口为界,流域控制面积约12.24×104 km2。长江源区为高平原丘陵地貌,地形变化和缓,气候为高寒干旱半干旱气候,因范围广阔,分布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植被。
引用
收藏
页码:519 / 52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Eco-environment range in the source regions of the Yangtze and Yellow rivers[J]. DING Yongjian,YANG Jianping,LIU Shiyin,CHEN Rensheng,WANG Genxu,SHEN Yongping,WANG Jian,XIE Changwei,ZHANG Shiqing(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AS, Lanzhou 730000, China).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03(02)
[2]   江河源区的草地资源特征与草地生态变化 [J].
王根绪 ;
程国栋 .
中国沙漠, 2001, (02) :101-107
[3]   基于GIS和RS的黄河源区土地沙漠化探讨 [J].
沙占江 ;
马海州 ;
陈克龙 ;
白玉文 .
盐湖研究, 2001, (01) :67-70
[4]   黄河上游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黄河水资源的影响 [J].
张国胜 ;
李林 ;
时兴合 ;
徐维新 ;
董立新 ;
汪青春 .
水科学进展, 2000, (03) :277-283
[5]   长江源区生态环境现状及成因研究 [J].
李玉方 ;
马海洲 .
青海科技, 1999, (04) :26-29
[6]   江河源地区的湿地及其主要生物类群 [J].
李来兴 ;
周兴民 ;
王启基 ;
周志军 .
青海环境, 1998, (03) :14-20
[7]   长江黄河源地气候变化诊断分析 [J].
汪青春 ;
周陆生 ;
张海玲 ;
邵玉红 .
青海环境, 1998, (02) :25-29
[8]   长江黄河源地的气候特征 [J].
邵玉红 ;
张海玲 .
青海环境, 1998, (02) :20-24
[9]   黄河源头鄂陵湖区水环境现状评价 [J].
侯希斌 .
青海环境, 1998, (02) :37-40
[10]   青藏高原是我国气候变化启动区的新证据 [J].
冯松 ;
汤懋苍 ;
王冬梅 .
科学通报, 1998, (06) :63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