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产权冲突、经济绩效与土地制度创新差异化原则——《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法与经济学分析

被引:17
作者
黄少安 [1 ]
刘明宇 [2 ]
机构
[1]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中心)
[2]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村土地承包法; 农地产权; 土地制度;
D O I
10.19654/j.cnki.cjwtyj.2008.04.001
中图分类号
D922.3 [土地法];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107 ; 120405 ; 1204 ;
摘要
本文对《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农地产权安排的内在权利冲突及其在经济上的后果进行了分析,主要探讨农地承包制对农业投资水平和技术选择的影响。承包期限的延长对农业投入的影响是有限的、有条件的,承包制不利于规模经济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村土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需下放土地制度创新的权利并遵循地域差异化、产业差异化和所有权主体差异化原则。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农地产权:农民的认知与意愿——对浙江农户的调查 [J].
徐旭 ;
蒋文华 ;
应风其 .
中国农村经济, 2002, (12) :36-43
[2]   浙北传统粮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实证研究 [J].
钱文荣 .
中国农村经济, 2002, (07) :64-68
[3]   论农村土地制度运行中的性别问题——来自全国22个村的快速实证调查 [J].
林志斌 .
中国农村观察, 2001, (05) :49-52
[5]  
(日)速水佑次郎,(美)弗农·拉坦(VernonW.Ruttan)著,郭熙保,张进铭等译.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