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要素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建构性分析——实践逻辑域中的思考

被引:2
作者
许光伟
机构
[1]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生产要素; 主体; 客体; 实践; 批判; 建构;
D O I
10.16158/j.cnki.51-1312/f.2012.08.008
中图分类号
F014 [经济范畴];
学科分类号
0201 ;
摘要
马克思主义视域的"生产要素规定"蕴涵着特别的建构:在内涵逻辑上,其由主体和客体的历史行动所"实践摹写",因而在规定性刻画上需要遵循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的两方面实践逻辑。其划开了"劳动"和"资本",成为"实践结构"——实践中介和社会作用过程。它扬弃"认识"于实践活动中,达成生产方式的社会历史的共构,谋划着大写的社会生产关系范畴。因此,其不应理解为知识的构图,而是历史的构图和社会实践的构图。作为实践性质的社会存在,它最终定格为各种实践态的"主体"和"客体",形成它们之间的能动结合,形成为社会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论历史方法和数学方法的结合——实践逻辑域中的政治经济学方法论问题 [J].
许光伟 .
中国经济问题, 2012, (03) :12-19+78
[3]  
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M]. 重庆出版社 , (匈)卢卡奇(Luka’cs, 1993
[4]  
客观知识[M]. 上海译文出版社[英]波普尔(Popper, 1987
[5]  
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M]. 人民出版社 ,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 1976
[6]  
精神现象学[M]. 商务印书馆 , (德)黑格尔,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