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何以可能——从社会实践观的维度对“两个必然”的思考

被引:1
作者
郭大俊
机构
[1] 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生产实践; 交往实践; “两个必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33.4 [社会主义国家];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1 ;
摘要
社会主义是以生产力的发展和普遍交往关系的建立为前提条件的。资本主义生产实践创造的现代生产力客观上为社会主义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物质资源和物质保障。同时,现代生产实践所具有的负面作用,如生产实践自身的异化及其破坏作用正在加速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过程。在现代交往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全球化,从整体上推动着历史的进步,扩展并凸显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使跨国公司内部的有组织性和全球生产之无政府状态的矛盾愈加深刻、资本和市场的矛盾愈加尖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愈加严重,并为全球社会主义酝酿着广泛的阶级基础。因此,社会主义之所以可能,也是由当代社会实践的历史性发展所决定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34+160 +16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恩格斯 著, 1972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 . 1995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德]马克思. 人民出版社 . 1995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恩格斯 著, 1960
[5]  
精神交往论[M]. 开明出版社 , 陈力丹 著, 1993
[6]  
交往实践的哲学[M]. 云南人民出版社 , 任平著, 2003
[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 人民出版社 ,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2009
[8]  
资本主义为什么会自我崩溃?[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日) 中谷岩, 2010
[9]   关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思考 [J].
刘昀献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1) :1-12
[10]   经济全球化的二重性及应对政策 [J].
张伟超 ;
张远军 .
经济纵横, 2003, (03) :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