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2008年中国经济重心迁移的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70
作者
叶明确
机构
[1]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经济重心; 重心法; 贡献度; 夏普里值; 空间均衡发展;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2.04.003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1978—2008年,中国的经济重心以1991年和2003年为界,先后经历了向西南、东南和东北方向移动的三个阶段。为分析重心迁移的主导因素,首先指出了一般的贡献度分解方法在重心法研究中的不适用性及其原因,提出了一种基于夏普里值的、适用于重心法的分解方法。基于此方法,给出了在中国经济重心移动过程中的"引擎"和"逆引擎"省市和地区,并发现:第一阶段重心西移的原因既非西部投资的延迟效应,也非广州发展的副产品,而是由于东北经济发展过缓引起的。第二阶段重心东移的主要原因并未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较量的结果,而是西部经济发展速度过缓为主导,辅之以东部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快速发展所致。第三阶段重心北移的主要原因也并非"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效果,而是完全是由西部发展过缓引起的。最后对区域发展政策做出评价,并指出优先发展西部经济是保证中国经济高速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东北经济重心演变及区域发展均衡性研究 [J].
慕晓飞 ;
雷磊 .
经济地理, 2011, 31 (03) :366-370
[2]   基于经济重心空间演变的新疆反边缘化策略研究 [J].
曾鹏 ;
蒋团标 ;
廉超 .
经济地理, 2011, 31 (01) :32-39+46
[3]   中国旅游热点城市入境客流与收入时空动态演化与错位——重力模型的实证 [J].
李创新 ;
马耀峰 ;
张佑印 ;
高军 .
经济地理, 2010, 30 (08) :1372-1377
[4]   中国区域污染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对比分析 [J].
丁焕峰 ;
李佩仪 .
经济地理, 2009, 29 (10) :1629-1633
[5]   长江三角洲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关系研究 [J].
王磊 ;
段学军 ;
田方 ;
秦贤宏 .
经济地理, 2009, 29 (10) :1619-1623
[6]   西部大开发成效与中国区域经济收敛 [J].
刘生龙 ;
王亚华 ;
胡鞍钢 .
经济研究, 2009, 44 (09) :94-105
[7]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重心偏移分析 [J].
彭远新 ;
林振山 .
统计与决策, 2009, (13) :97-98
[8]   不平等的度量与分解 [J].
万广华 .
经济学(季刊), 2009, 8 (01) :347-368
[9]   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基于“资源诅咒”假说的实证分析 [J].
邵帅 ;
齐中英 .
经济研究, 2008, (04) :147-160
[10]   长三角城市群重心移动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J].
陈志刚 ;
王青 ;
黄贤金 ;
彭补拙 .
地理科学, 2007, (04) :457-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