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焦虑、风险转嫁与官员不作为——基于“社会中的国家”视角的透视

被引:15
作者
叶敏 [1 ,2 ,3 ]
机构
[1] 复旦大学
[2] 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城乡发展研究中心
[3] 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国家; 社会; 官员不作为;
D O I
10.14167/j.zjss.2015.04.004
中图分类号
D035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官员不作为之所以普遍发生,根源在于国家与社会对官员积极有为的激励失灵。从"社会中的国家"视角分析,社会在转型期容易形成向国家转嫁风险的机会主义行为,而国家在转型期则因为稳定焦虑感的上升而对社会的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不应有的容忍空间,这在两个方向上都对官员积极作为形成了负面激励,导致官员普遍采取能够降低追责风险的不作为策略。官员不作为的破解必须寄托于一种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性化建构,其中的要点包括要建立一种以依法治理为核心的国家治理格局、国家应适度降低社会转型期的稳定焦虑感、厘清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责任边界,以及夯实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机制等等。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7+47+156 +4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基层政府“维稳怪圈”:现状、成因与对策 [J].
金太军 ;
赵军锋 .
政治学研究, 2012, (04) :91-100
[2]   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不出事”逻辑:一个分析框架 [J].
钟伟军 .
浙江社会科学, 2011, (09) :36-41+157
[3]   基层治理中的“不出事逻辑” [J].
贺雪峰 ;
刘岳 .
学术研究, 2010, (06) :32-37+159
[4]   闹大现象的生产逻辑、社会效应和制度情境 [J].
韩志明 .
理论与改革, 2010, (01) :58-62
[5]   论行政不作为及其治理 [J].
蔡放波 .
中国行政管理, 2007, (01) :20-23
[6]   中国乡村公共品的提供:连带团体的作用 [J].
蔡晓莉 ;
刘丽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6, (02) :104-112
[7]  
现代化新论.[M].罗荣渠著;.商务印书馆.2004,
[8]  
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M].荣敬本等著;.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