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述中国故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被引:63
作者
胡晓明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中国文化走出去; 文化特殊化; 文化超越; 文化认同;
D O 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3.05.006
中图分类号
G125 [对外文化交流];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一个新的话语。它与文化交流、文化传播的重心不一样。体现了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新的文化战略与新的机遇。由分析"走出去"与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文化认同、文化创意等概念之间的各种关系,可以看到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的认知误区及应对之策。误区之一是自我单向化,即无视或轻视其他传播力量。误区之二是形象外向化。文化交流着眼于全人类主义,向其他文化学习,而不是将外邦中华化。而"中国文化走出去"则过于强调地方主义,强调中国古代说的德化、教化。误区之三,文化特殊化。没有一种绝对、固定、抽象的普世价值,然而对我们有利的、该学的不学,借口文化的特殊,借口走出去,就只是一种形式主义。误区之四,即文化世俗化。因此,第一,应该适当切割文化中国与现实中国。文化中国应该保持相对的超越意味,第二,要真正拿好东西、有内涵、有深度、有浓度的文化,传播出去。只有从理论上有了明确的定位,才能切实指导我们的新文化战略。第三,要对什么是中华文化主体的核心价值,有清楚的认定。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17+155 +15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现代主义与东方文化”的研究进展、特征与趋势 [J].
高奋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42 (03) :31-39
[2]   汉学及其“主义”中的身份游移 [J].
杨慧林 .
读书, 2012, (02) :3-7
[3]   法国汉语教学历史沿革与现状 [J].
张放 .
法语学习, 2005, (02) :11-14
[4]  
我们和米切尔说什么[N]. 叶开.社会科学报. 2012 (008)
[5]  
巴黎美学札记[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胡晓明, 2013
[6]  
何种文明?中国崛起的再思考[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许纪霖, 2012
[7]  
法驻华大使谈法国"汉语热"最优秀的学生学习中文 .2 人民网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