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都市周边地区城市定位研究——以苏州与上海关系为例

被引:35
作者
刘荣增
崔功豪
冯德显
机构
[1]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江苏南京
[3] 北京
关键词
城市定位; 大都市周边地区; 城市定位理论; 苏州市;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1.02.012
中图分类号
K928.5 [城市、村落];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以大都市圈理论、区位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共生理论为基础 ,从区域分工与协作的角度 ,探讨了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背景下 ,大都市上海周边的大城市苏州未来发展的区域空间定位、产业定位和城市特色定位以及实现定位的途径。为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诸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158 / 16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城市定位问题的理论思考 [J].
张复明 .
城市规划, 2000, (03) :54-57+64
[2]   都会经济区:香港与广东共同发展的基础 [J].
薛凤旋 .
经济地理, 2000, (01) :37-42
[3]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形成机制与跨区域规划研究 [J].
宁越敏 ;
施倩 ;
查志强 .
城市规划, 1998, (01) :15-19+31
[4]   建设大上海国际性城市的若干建议 [J].
姚士谋 ;
赵梅 ;
许秀敏 .
城市规划汇刊, 1997, (01) :21-23+66
[5]   国际性城市建立的背景与机遇 [J].
姚士谋 .
城市规划, 1995, (03) :25-28
[6]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概念 [J].
王景慧 .
城市规划汇刊, 1994, (04) :12-17+2
[7]  
后发优势[M]. 经济管理出版社 , 李清均著, 2000
[8]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M]. 商务印书馆 , 顾朝林等著, 1999
[9]  
昆山模式[M]. 人民出版社 , 周钟通等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