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构造层序与构造事件

被引:47
作者
李勇
侯中健
司光影
A.L.Densmore
周荣军
M.A.Ellis
李永昭
梁兴中
机构
[1] 成都理工学院沉积地质研究所
[2] Department of Geology
[3] 四川省地震局工程地质研究所
[4] Center for Earthquake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5] 成都理工学院沉积地质研究所 四川成都
[6] 四川成
关键词
新生代; 构造层序; 构造事件; 龙门山—锦屏山; 青藏高原东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6 [新构造运动(新构造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新生代龙门山前陆盆地和盐源盆地是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锦屏山冲断带内及前缘地区发育和保存最好的新生代沉积盆地,本次以地层不整合面和ESR测年资料为主要依据,将该区新生代构造地层序列划分为5个构造层序,即TS1(65~55Ma)、TS2(40~50Ma)、TS3(23~16Ma)、TS4(4.7~1.6Ma)和TS5(0.74~0Ma),据此将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构造变形和隆升事件划分为5期,其中TS1与喜马拉雅地体和拉萨地体拼合事件相关,TS2与印亚碰撞事件相关,TS3与青藏高原第一次隆升事件相关,TS4与青藏高原第二次隆升事件相关,TS5与青藏高原第三次隆升事件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貌边界带晚新生代构造运动 [J].
蒋复初 ;
吴锡浩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8, (02) :3-5
[2]   四川盆地古地温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J].
伍大茂 ;
吴乃苓 ;
郜建军 .
石油学报, 1998, (01) :28-33+4
[3]   四川盆地雅安至天全白垩系一下第三系古地磁研究 [J].
庄忠海 ;
蒋兴治 ;
马醒华 ;
任希飞 ;
徐树金 ;
田端孝 .
物探与化探, 1988, (03) :224-228
[4]  
龙门山—锦屏山陆内造山带.[M].骆耀南等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5]  
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M].郭正吾等著;.地质出版社.1996,
[6]  
横断山地区新生代哺乳动物及其生活环境.[M].宗冠福等著;.海洋出版社.1996,
[7]  
龙门山造山带的崛起和四川盆地的形成与演化.[M].罗志立主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8]  
中国松潘-甘孜造山带的造山过程.[M].许志琴等著;.地质出版社.1992,
[9]  
四川盆地陆相中生代地层古生物.[M].四川盆地陆相中生代地层古生物编写组 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10]  
四川省区域地质志M..四川省地质矿产局;.地质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