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制度形态与创新趋向

被引:64
作者
黄爱宝
机构
[1] 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河长制”; 权力制度; 法律制度; 道德制度; 创新趋向;
D O 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15.04.019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基于人类社会治理模式演进的历史视野,从"权制"到"法制"再到"德制"的制度形态变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仍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和超越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阶段,目前由我国地方政府首创并正在全国多地陆续加以推广的"河长制"应当既不属于典型的权力制度,也不属于典型的法律制度或典型的道德制度,但它又在不同程度上具有这三种典型制度形态的某些特征。从目前"河长制"存在的特殊制度形态实际出发,"河长制"的进一步创新趋向应定位为有序消解它的权力制度特征,适度追求它的法律制度构建以及逐步强化它的道德制度建设。
引用
收藏
页码:141 / 14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政府治理现代化与政府治理改革 [J].
何增科 .
行政科学论坛, 2014, 1 (02) :1-13
[2]   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模式:概念与建构 [J].
田千山 .
行政论坛, 2013, 20 (03) :94-99
[3]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河长制”评析 [J].
王书明 ;
蔡萌萌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9) :8-13
[4]   地方人民政府对辖区内水环境质量负责的具体形式——“河长制”的法律解读 [J].
王灿发 .
环境保护, 2009, (09) :20-21
[5]  
论伦理精神.[M].张康之;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