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PIC模型的黄淮海夏玉米旱灾风险评价

被引:40
作者
贾慧聪 [1 ,2 ]
王静爱 [1 ,3 ,4 ]
潘东华 [5 ]
曹春香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2]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3] 区域地理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
[4]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
[5]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关键词
脆弱性曲线; 风险评价; 旱灾; 玉米产量; EPIC模型; 黄淮海夏播玉米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S423 [旱灾];
学科分类号
0901 ; 0904 ;
摘要
玉米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其较高的需水量,受气候影响,极易遭受旱灾。因此,以黄淮海夏播玉米区为例,从风险的角度进行玉米旱灾评价,对于农业旱灾预警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在全面收集研究区气象、土壤、土地利用、农气观测等资料的基础上,基于农业旱灾风险评价的概念框架"致灾因子危险性H评价(Hazard)-承灾体脆弱性曲线Vc评价(Vulnerability Curve)-作物减产风险性R评价(Risk)",引入基于物理过程的作物模型EPIC(Erosion Productivity Impact Calulator),采用作物模型模拟和数字制图等技术,分别从全生育期和分生育期角度,对黄淮海夏播玉米区玉米旱灾风险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2、5、10和20年一遇致灾水平下,黄淮海夏播玉米区玉米旱灾减产风险总体呈现出从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的趋势,这主要由气候环境和下垫面的地形地貌条件所决定。20年一遇水平时,产量损失风险的高值区(R≥0.5)集中分布在冀北高原山地和山东省中南部地区,占黄淮海夏播玉米区玉米总面积的7.63%。黄淮海夏播玉米区成灾风险较高的生育期:拔节期-抽雄期、抽雄期-乳熟期、乳熟期-成熟期应加强防范。研究可为高风险区和高风险时段的玉米旱灾风险防范提供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643 / 65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 [J].
贾建英 ;
郭建平 ;
彭妮 .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32) :18309-18312+18342
[2]   区域蒸散发分布式模拟及其遥感验证 [J].
蔡锡填 ;
徐宗学 ;
苏保林 ;
于伟东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10) :154-160+365
[3]   我国玉米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研究 [J].
杨修 ;
孙芳 ;
林而达 ;
居辉 ;
熊伟 ;
不详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05, (04) :54-57
[4]   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J].
刘纪远 ;
张增祥 ;
庄大方 ;
王一谋 ;
周万村 ;
张树文 ;
李仁东 ;
江南 ;
吴世新 .
地理研究, 2003, (01) :1-12
[5]   CO2倍增对黄淮海气候生产力影响的数值模拟 [J].
刘建栋 ;
王石立 ;
于强 ;
金之庆 ;
M.M.FARAHANI .
自然灾害学报, 2001, (01) :17-23
[6]   全球自然灾害概述 [J].
郑远长 .
中国减灾, 2000, (01) :17-22
[7]  
玉米干旱胁迫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D]. 岳桂东.山东大学 2008
[8]  
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的数量化方法及其应用[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张继权, 2007
[9]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M]. 科学出版社[美]利奥波德(A·C·Leopold)[澳]克里德曼(P·E·Kriedemann) 编著, 1984
[10]  
Vulnerability ofhuman environment to risk:Case of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risk. Rosello M J P,Martinez J M V,Navarro B A.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