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山区聚落格局变化及其LUCC响应分析——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27
作者
罗光杰 [1 ,2 ]
李阳兵 [1 ]
谭秋 [1 ]
王世杰 [3 ]
机构
[1]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 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聚落; 格局变化;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5 [岩溶(喀斯特)];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以代表岩溶山区不同发展水平的贵州省4个地区为例,应用1963年航片和2004年SPOT影像,运用GIS技术和景观指数定量评价方法,研究了岩溶山区聚落格局变化及其与所在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963年,该区聚落规模较小,受地貌影响较小,主要分布在土地生产力高的地方,聚落分布形状较为规则。经过几十年地区经济的发展及人口增长,聚落在不断扩张,因受制于山区的地理环境,聚落分布形状趋于复杂,且有向交通线集聚分布的趋势。在不同发展水平地区,聚落空间发展方向各有差异,其中优化开发型地区聚落稳定并朝自身扩张和合并方向发展;保护开发型地区聚落变化小,部分聚落向保护地区外围迁移;恶劣发展型地区聚落变化数量大、等级低,其发展方向以新生为主,消亡较多;岩溶山区聚落的分布格局变化对周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在不同发展水平地区异质性明显,因此岩溶山区聚落的周边生态建设方向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130 / 213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岩溶山区聚落分布格局与演变分析——以普定县后寨河地区为例 [J].
罗光杰 ;
李阳兵 ;
王世杰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 (07) :802-807
[2]   岩溶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响应研究——以贵州后寨河流域为例 [J].
蒙海花 ;
王腊春 .
中国岩溶, 2009, (03) :227-234
[3]   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物种多样性的动态规律 [J].
龙翠玲 .
山地学报, 2009, (03) :278-284
[4]   基于GIS的岷江上游乡村聚落空间聚集特征分析——以茂县为例 [J].
冯文兰 ;
周万村 ;
李爱农 ;
张宝雷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01) :57-61
[5]   喀斯特石漠化小流域景观的空间因子分析——以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为例 [J].
周梦维 ;
王世杰 ;
李阳兵 .
地理研究, 2007, (05) :897-905+1070
[6]   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布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J].
姜广辉 ;
张凤荣 ;
秦静 ;
张琳 ;
宫攀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11) :85-92
[7]   东北漫岗区村落的分布特征分析 [J].
刘洪鹄 ;
刘宪春 ;
赵晓辉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6, (01) :15-19
[8]   苏州城郊村镇分布特征 [J].
王跃 ;
陈亚莉 .
地理学报, 2005, (02) :229-236
[9]   不同地质背景下岩溶生态系统的自然特征差异——以茂兰和花江为例 [J].
李阳兵 ;
王世杰 ;
李瑞玲 .
地球与环境, 2004, (01) :9-16
[10]   对乡村聚落生态研究中若干基本概念的认识 [J].
陈勇 ;
陈国阶 .
农村生态环境, 2002, (01) :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