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亚热带灌丛植物生活型组成及其与水热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16
作者
李家湘 [1 ,2 ]
熊高明 [1 ]
徐文婷 [1 ]
李跃林 [3 ]
卢志军 [4 ]
赵常明 [1 ]
谢宗强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4]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院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植物生活型谱; 地理格局; 敏感性; 环境梯度; RDA排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灌丛是亚热带一种重要的自然植被类型,有关其植物生活型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该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布设688个样点,系统调查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内灌丛维管植物生活型组成,分析其生活型谱特征、地理格局及其与水热因子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亚热带灌丛中,木本植物种数占总种数的56.37%,其中落叶和常绿木本植物种数各占33.88%和22.49%;草本植物占43.63%,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占35.15%;生活型组成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其次为地面芽植物,生活型谱表现为高位芽植物>地面芽植物>一年生草本>隐芽植物>地上芽植物。(2)植物生活型主要表现为经度和海拔格局;高位芽植物随经度增加逐渐增多,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随经度增加而减少;地面芽植物和隐芽植物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增加,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减少。(3)气候因子中,最热月平均气温和最冷月降水量与高位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的相关性最大;随着最热月平均气温的升高和最冷月降水量增多,高位芽植物比例增加,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减少;最热月平均气温和最冷月降水量可解释亚热带灌丛生活型谱地理格局变异的41.97%,其中28.35%由两者共同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高位芽植物和地面芽植物受温度和降水共同影响,隐芽植物对温度梯度的反应更加灵敏,一年生植物对降水的响应更加强烈,地上芽植物不随水热梯度发生大的波动;最热月平均气温和最冷月降水量是影响灌丛植物生活型谱地理格局最重要的水热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147 / 15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气候和生境异质性对华北地区植物生活型分布格局的影响 [J].
王艳红 ;
徐翔 ;
张东杰 ;
张化永 .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44 (16) :9-13
[2]  
Characteristics of life-form and growth-form of plant species in an alpine ecosystem of North-West Himalaya[J]. R. K. Vashistha,Neelam Rawat,A. K. Chaturvedi,B. P. Nautiyal,P. Prasad,M. C. Nautiyal.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11(04)
[3]   广东南岭石坑崆山顶矮林群落结构特征 [J].
王旭 ;
胡文强 ;
李家湘 ;
黄世能 .
浙江林业科技, 2011, 31 (06) :12-17
[4]   1982—2003年东北林区森林植被NDVI与水热条件的相关分析 [J].
国志兴 ;
王宗明 ;
宋开山 ;
张柏 ;
李方 ;
刘殿伟 .
生态学杂志, 2007, (12) :1930-1936
[5]   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甜槠群落特征研究 [J].
胡正华 ;
于明坚 ;
徐学红 ;
付海龙 .
生态学杂志, 2004, (02) :15-18
[6]   陆地植物群落生活型研究进展 [J].
刘守江 ;
苏智先 ;
张璟霞 ;
胡进耀 .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155-159
[7]   缙云山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生活型谱比较研究 [J].
雷泞菲 ;
苏智先 ;
宋会兴 ;
张焱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3) :267-270
[8]   浙江天童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及外貌特征 [J].
张光富 ;
宋永昌 .
广西植物, 2001, (03) :201-207+200
[9]   东北地区蒙古栎群落生活型谱比较 [J].
于顺利 ;
陈灵芝 ;
马克平 .
林业科学, 2000, (03) :118-121
[10]   中国主要森林群落植物生活型谱的数量分类及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J].
郭泉水 ;
江洪 ;
王兵 ;
阎洪 .
生态学报, 1999, (04) :573-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