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昭通市坡地聚落空间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研究

被引:29
作者
王传胜 [1 ,2 ]
孙贵艳 [1 ,3 ,2 ]
孙威 [1 ,2 ]
樊杰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昭通; 坡地聚落; 区域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901.8 [聚落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60201 ; 070502 ; 120203 ;
摘要
坡地聚落是我国山区聚落的重要类型,多处于生态条件差、经济落后的山区。随着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充分认知坡地聚落面临的生态、贫困、聚落重组、人口迁居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云南省昭通市为研究地区,运用GIS方法详尽探讨其坡地聚落的空间特征,并从区域发展视角分析坡地聚落空间特征的成因机制。研究表明:昭通市具有坡地聚落比例高、聚落密度突出、聚落分散布局、人类活动强度高、民族聚落垂直分异等显著特点。特殊的区位、人口基数和高人口增长率导致了高密度的聚落分布;生态脆弱、贫困和单一的农业生产方式加剧了人类活动强度;低城镇化工业化水平、有限的城市集聚力与欠发达的商品经济是聚落分散态势的重要成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37 / 24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扩展特征研究——以甘肃省秦安县为例 [J].
郭晓东 ;
牛叔文 ;
刘正广 ;
曾明明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 22 (12) :17-23
[2]   基于村落尺度的丘陵山区人口分布特征与规律——以甘肃天水为例 [J].
牛叔文 ;
刘正广 ;
郭晓东 ;
李国柱 ;
王志峰 .
山地学报 , 2006, (06) :684-690
[3]   长江上游生态脆弱区生态屏障建设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昭通市为例 [J].
张晓平 ;
樊杰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6, (03) :310-314
[4]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聚落分布及其用地特征 [J].
甘枝茂 ;
岳大鹏 ;
甘锐 ;
刘啸 ;
裴新富 ;
不详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 (03) :102-106
[5]   基于GIS的乡村聚落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以陕北榆林地区为例 [J].
汤国安 ;
赵牡丹 .
经济地理, 2000, (05) :1-4
[6]  
西康山地村落之分布[J]. 朱炳海.地理学报. 1939(00)
[7]  
中国山区发展报告[M]. 商务印书馆 , 陈国阶等, 2007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写,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