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因素分解模型研究京津冀地区用水变化的驱动效应

被引:12
作者
庄立 [1 ,2 ]
王红瑞 [1 ]
张文新 [3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3]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关键词
因素分解模型; 用水量; 时空分异; 京津冀地区;
D O I
10.13198/j.issn.1001-6929.2016.02.17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摘要
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迫切需要分析其用水量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分析用水总量变化时空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因素分解模型研究了2003—2013年京津冀地区产业用水量变化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产业用水量10年间下降了8.84%,是京津冀地区实现经济增长和水资源利用脱钩的主要影响因素;规模效应10年间累计增加了267.95×108m3,是导致产业用水量增长的唯一驱动因素;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都倾向于减少产业用水量,分别累计减少124.17×108和164.11×108m3;技术效应是北京产业用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10年间累计减少了79.14%的产业用水量;而天津的结构效应要强于技术效应,10年间分别累计减少81.17%和73.71%的产业用水量;河北的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10年间分别累计减少51.37%和68.33%的产业用水量,相比京津仍有较大潜力.研究显示,调整产业结构、推广节水技术是缓解京津冀水资源短缺压力的有效途径,未来河北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应紧密结合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引用
收藏
页码:290 / 29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7 条
[1]   陕西省生产用水变动的驱动机制分析 [J].
秦昌波 ;
葛察忠 ;
贾仰文 ;
段赟婷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 (05) :131-136
[2]   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 [J].
陆大道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03) :265-270
[3]   中国结构升级、技术进步与水资源消耗——基于改进的LMDI方法 [J].
张陈俊 ;
章恒全 ;
龚雅云 .
资源科学, 2014, 36 (10) :1993-2002
[4]   基于PBM的甘肃省用水量变化分析 [J].
钟歆玥 ;
王康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4, 34 (04) :870-877
[5]   安徽省工业用水量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J].
张礼兵 ;
徐勇俊 ;
金菊良 ;
吴成国 .
水利学报, 2014, 45 (07) :837-843
[6]   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因素对水资源消耗的驱动作用分析——以太湖流域为例 [J].
杨亮 ;
丁金宏 .
南方人口, 2014, 29 (02) :72-80
[7]   新疆产业用水变化的驱动效应分解及时空分异 [J].
吕文慧 ;
高志刚 .
资源科学, 2013, 35 (07) :1380-1387
[8]   中国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变化的结构因素和效率因素——基于Laspeyres指数分解模型的分析 [J].
李鹏飞 ;
张艳芳 .
技术经济, 2013, 32 (06) :85-91
[9]   中国服务业能源消费CO2排放及其因素分解 [J].
王凯 ;
李娟 ;
席建超 .
环境科学研究, 2013, 26 (05) :576-582
[10]   1992-2008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变化效应 [J].
李长嘉 ;
潘成忠 ;
雷宏军 ;
田培 .
环境科学研究, 2013, 26 (05) :569-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