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自信:概念、问题与生成机制

被引:5
作者
彭湃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高等教育自信; 生成机制; 自信不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从当前的现实语境来看,高等教育自信主要来源于政治自信,是政治自信在高等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体现。从概念本源看,高等教育自信是一种社会心理状态,是对高等教育所持的积极、肯定的态度和对其未来发展的信心。其主体不仅包括高等教育的举办者、管理者和办学者,也包括高等教育的诸多利益相关者。高等教育自信是归纳性的,而不完全是从其他领域演绎来的。高等教育自信的生成机制包括成就效应、获得效应、评价效应、迁移效应、示范效应和传导效应。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自信不足的现象和未来自信的提升都与这六种效应息息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高等教育自信:现实基础、文化基因与制度优势 [J].
教育部机关党校第九期处级干部理论进修班课题组 ;
舒刚波 ;
范笑仙 .
中国高教研究, 2017, (06) :42-45+58
[2]   新中国大学制度建设的艰难选择 [J].
张应强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2, 33 (06) :25-35
[3]   高等教育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J].
胡赤弟 .
教育研究, 2005, (03) :38-46
[4]   国外关于自信的研究综述 [J].
车丽萍 .
心理科学进展, 2002, (04) :418-424
[5]  
论教育自信[N]. 赖德胜,李廷洲.中国教育报. 2017 (001)
[6]  
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N]. 田慧生,张男星,黄海军,王纾,王春春.中国教育报. 2017 (004)
[7]  
中国的教育自信在哪里[N]. 余慧娟,赖配根,施久铭.中国教育报. 2017 (004)
[8]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M]. 人民邮电出版社 , (美)津巴多(Zimbardo, 2007
[9]  
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德)沃尔夫冈·布列钦卡(WolfgangBrezinka)著, 2001
[10]   SELF-EFFICACY -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J].
BANDURA, A .
PSYCHOLOGICAL REVIEW, 1977, 84 (02) :1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