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帕卡的犯罪控制模式与正当程序模式

被引:22
作者
张泽涛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武汉
关键词
犯罪控制模式; 正当程序模式; 被害人;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05.02.013
中图分类号
D917 [犯罪学];
学科分类号
0306 ; 030605 ;
摘要
美国学者帕卡的犯罪控制模式与正当程序模式对我国的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帕卡的学说还是有不足之处 :忽视了被害人的存在 ,也没有意识到对犯罪除了运用国家的刑罚权外 ,还有大量的私力救济以及官方的非正式惩罚与预防行为 ;在诉讼模式与具体制度的设计上 ,犯罪控制模式与正当程序模式学说过于强调了二者之间的对抗 ,而没有注意其相互统一和兼容之处。帕卡学说对我国的启示体现在 :学界过于强调了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之间的差异 ,对它们在侦查制度上共同之处的研究失之准确 ;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应该以职权主义模式为主 ,适当借鉴英美当事人主义中的合理因素 ;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被害人的利益应该同等尊重 ,保障被害人参与诉讼过程并影响判决结果的权利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犯罪被害人及其补偿 [J].
大谷实 ;
黎宏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0, (02) :120-124+49
[2]   刑事被害人制度之比较 [J].
王若阳 .
外国法译评, 1999, (02) :95-103
[3]   司法改革中的上下级法院关系 [J].
贺卫方 .
法学, 1998, (09)
[4]   刑事诉讼发展的世界性趋势与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 [J].
左卫民,谢佑平 .
中国法学, 1996, (04) :108-113
[5]  
问题与主义之间[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陈瑞华著, 2003
[6]  
侦查程序原理论[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陈永生著, 2003
[7]  
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陈瑞华著, 2000
[8]  
犯罪被害人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郭建安主编, 1997
[9]  
刑事诉讼构造论[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李心鉴著,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