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表层碳循环模型研究及其趋势

被引:35
作者
王绍强
陈育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陆地表层,碳循环,全球变化,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5 [元素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对国外陆地表层碳循环OBM、TEM、CASA、CARAIB、DEMETER-1、IMAGE2.0、SIB2等模型进行了评述,同时也简要介绍了国内陆地表层碳循环模型的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国外陆地表层碳循环模型的发展特点:已经从静态模型转向动态模型,综合考虑了动力学特点,并且集成陆地表层碳循环的各个过程,与气候模型耦合研究陆地表层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建立生态生理模型和决定植被对气候反应的植物生态生理机制;研究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的动态响应和相互作用,揭示其中的反馈机制;加强各种情景研究,同时包括人为的影响,尤其是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对陆地碳存储的影响,预测未来全球陆地表层的动态变化及其反馈;由于遥感数据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研究重要的数据来源,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陆地表层碳循环研究中得到了重视和应用。这些正是我国陆地表层碳循环模型研究应注意和加强的方面。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变更后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的模拟 [J].
李忠佩 ;
王效举 .
应用生态学报, 1998, (04) :30-35
[2]   全球碳循环与森林关系的研究——问题与进展 [J].
聂道平 ;
徐德应 ;
王兵 .
世界林业研究, 1997, (05) :34-41
[3]   自然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建模 [J].
陈育峰 .
地理科学进展, 1997, (03) :26-30
[4]   中国云冷杉林生物生产力格局及其数学模型 [J].
李文华 ;
罗天祥 .
生态学报, 1997, (05) :61-68
[5]   沱江流域亚热带次生植被生物量及其模型 [J].
刘兴良 ;
鄢武先 ;
向成华 ;
蒋俊民 .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05) :50-63
[6]   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进展 [J].
庄亚辉 .
地学前缘, 1997, (Z1) :167-172
[7]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反应模式研究进展 [J].
周广胜,张新时,郑元润 .
地球科学进展, 1997, (03) :270-275
[8]   应用林窗模型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群落的可能影响──以四川西部紫果云杉群落为例 [J].
陈育峰 ;
李克让 .
地理学报, 1996, (S1) :73-80
[9]   气候-森林响应过程敏感性的初步研究──以四川西部紫果云杉群落为例 [J].
陈育峰 .
地理学报, 1996, (S1) :58-65
[10]   中国森林C汇功能基本估计 [J].
康惠宁,马钦彦,袁嘉祖 .
应用生态学报, 1996, (03) :23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