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9
作者
刘京
常庆瑞
陈涛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延河流域; 土地利用格局; 土地利用数量结构; 土地利用景观形态结构;
D O I
10.13207/j.cnki.jnwafu.2009.08.038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目的】查清延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格局,为该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改善水土保持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ENVI 4.0软件对2006年延河流域遥感图像进行处理,结合野外考察,在ArcGis 9.0平台下获得延河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分布图;从景观格局的角度,根据国标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二级分类体系,将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划分为住宅用地(城镇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耕地(水浇地、旱地)、园地(果园)、林地(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天然牧草地、其他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内陆滩地、湖泊水面、水库水面、河流水面)和其他土地(裸地、沙地、沼泽地、设施农用地)共7个大类17个二级类,分析了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景观形态结构特征。【结果】延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中旱地的面积比最大,约为37%,其次是天然牧草地、裸地和有林地,分别为22.17%,23.6%和14.4%,其他类型面积均较小;旱地、有林地、天然牧草地和裸地频率比相对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较高;所有土地利用类型中,沼泽地平均面积指数最大,其次是裸地和天然牧草地;旱地、有林地、天然牧草地、裸地等图斑形状简单且各形状的图斑数呈正态分布;耕地为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优势度较大。【结论】延河流域土地资源开发的重点是开展土地整理和规模经营,减少土地利用地块数量,降低形状指数,增加水域、人工草地和林地等生态用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和促进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均匀化;今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39 / 14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土地资源学.[M].梁学庆; 杨凤海; 刘卫东; 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
[2]  
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傅伯杰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
[3]   保定市土地利用结构定量分析 [J].
赵志革 ;
赵明 ;
杨庆朋 .
江西农业学报, 2007, (11) :89-92
[4]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研究 [J].
陈文波 ;
郑蕉 ;
鄢帮有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04) :79-83
[5]   安家沟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设计及效益评价 [J].
陈文业 ;
戚登臣 ;
杨鑫光 ;
于洪波 ;
蔡国军 ;
柴春山 ;
李广宇 .
草业科学, 2007, (03) :17-22
[6]   广州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J].
杨国清 ;
吴志峰 ;
祝国瑞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5) :218-221
[7]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实质分析与进展评述 [J].
后立胜 ;
蔡运龙 .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06) :96-104
[8]   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J].
彭建 ;
王仰麟 ;
刘松 ;
吴健生 ;
李卫锋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1) :154-160
[9]   基于RS与GIS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覆盖动态研究 [J].
常庆瑞 ;
刘京 ;
杨勤科 ;
张晓萍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2) :2187-2190
[10]   中国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J].
王思远 ;
张增祥 ;
周全斌 ;
刘斌 ;
王长有 .
生态学报, 2003, (04) :649-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