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恢复的特征与可恢复性评价的研究

被引:3
作者
迟菲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关键词
可恢复性; 评价; 应急管理; 突发事件; 重建;
D O I
10.14071/j.1008-81052012.01.008
中图分类号
D035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在应急管理的全过程中,对于受灾地区的恢复是应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衡量一个受灾地区的可恢复性,或者受灾地区某个功能的可恢复性,是其中的重要问题。灾后恢复分为灾后应急响应阶段的快速恢复以及恢复重建阶段的全面恢复两个阶段,首先对两个恢复阶段的特征进行了研究,二者在恢复对象、时间、成本、水平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征。接下来从探讨可恢复性评价的内涵出发,提出了可恢复性评价包括两类评价模型:评价优先恢复哪类受损对象的可恢复性评价以及针对某一类型受损对象如何进行恢复的可恢复性评价模型。构建针对受损对象种类的可恢复性模型需要考虑到受损恢复阶段的需求、对象的重要性和受损程度等因素,以此为基础建立模型;构建针对同一类型受损对象的可恢复性评价模型需要综合考虑到恢复阶段的需求、对象的受损程度、时间、付出、间接损失等因素,以此为基础建立模型。最后进行了几种不同典型情况的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与适用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7+61 +6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灾后恢复重建问题探讨 [J].
迟菲 .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1, (03) :72-73
[2]   国外重大自然灾害区域重建规划的理念和启示 [J].
王岱 ;
张文忠 ;
余建辉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10) :1153-1161
[3]   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J].
钟炜 ;
陆晓春 .
项目管理技术, 2009, 7 (11) :17-20
[4]   灾后恢复重建理论研究1 [J].
唐彦东 ;
刘春平 ;
于汐 .
自然灾害学报, 2009, 18 (05) :143-150
[5]   水资源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与可恢复性评价 [J].
程瑶 ;
陈安 .
人民长江, 2009, 40 (16) :13-15+57
[6]   应急管理中的可恢复性评价 [J].
陈安 ;
赵晶 ;
张睿 .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9, (02) :36-39
[7]   城市地下管网震后安全恢复评价曲线研究 [J].
刘洋 ;
韩阳 ;
巴松涛 .
供水技术, 2009, 3 (03) :26-29
[8]   影响灾后恢复期的因素分析——基于水灾灾民的调查 [J].
苏筠 ;
林晓梅 ;
李娜 .
灾害学, 2008, (04) :54-58
[9]   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综述 [J].
孙晶 ;
王俊 ;
杨新军 .
生态学报, 2007, (12) :5371-5381
[10]   城市电网应急能力评估技术指标的研究 [J].
刘思革 ;
范明天 ;
张祖平 ;
周孝信 .
电网技术, 2007, (22) :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