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形·共话:当代大型主题歌舞的艺术话语与文化形象

被引:6
作者
仝妍 [1 ]
黄际影 [2 ]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2]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关键词
大歌舞; 宏大叙事; 现实主义; 类型范式; 文化景观;
D O I
10.16364/j.cnki.cn11-4907/j.2021.02.010
中图分类号
J722.7 [歌舞];
学科分类号
13 ; 1301 ;
摘要
进入新世纪后,以宏大叙事、语言杂糅为核心特征的大型主题歌舞,通过音乐、舞蹈、文学等艺术元素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以更有力、更丰富、跨门类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完成更为复杂的审美范式与文化形象的塑造。在世界范围内,大型主题歌舞以形式审美为话语形态,强调身体经验的同构与差异,超越了语言逻辑的隔阂,更易唤起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共情,使其成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其审美情趣及艺术形象一方面呈现出艺术语言自身的跨界融合、杂糅等现象,另一方面也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形象,成为舞台表演形式"中国气派"的典型代表。借助比较研究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与理解大型主题歌舞这一艺术样式的审美特征、类型划分、文化认同等。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杨丽萍:孔雀飞过40年.[N].王珍;.中国民族报.2018,
[2]  
《东方之爱》:以独特方式诠释“爱”.[N].王立元;.中国文化报.2015,
[3]  
杨丽萍:用灵魂舞蹈.[N].王立元;.中国文化报.2014,
[4]  
创造者张继钢.[M].张华; 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5]  
大型晚会编导艺术.[M].吕艺生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6]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M].袁禾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7]  
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M].王克芬; 隆荫培; 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8]  
艺术理论.[M].(日)竹内敏雄著;卞崇道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9]   比较艺术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范围 [J].
彭吉象 .
艺术评论, 2020, (01) :7-24
[10]   从西方宏大叙事变迁看当代宏大叙事走向 [J].
王加丰 .
世界历史, 2013, (01) :4-1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