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R关系的应变积累释放模型研究中国大陆强震的分区活动

被引:16
作者
马宏生
刘杰
张国民
张晓东
王辉
王新岭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3]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4]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中国北京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北京
[5] 中国北京
[6] 中国北京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北京
关键词
G-R关系; 应变积累速率; 应变积累释放; 应变状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5 [地震活动性、地震区域划分];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针对过去应变积累释放曲线或模型存在的不足,根据GR关系以及能量震级经验关系,推导出一个相对独立的应变积累速率公式.同时在活动地块假说基础上,选取了中国大陆地震活动较为典型的几个地块分区,在考虑历史地震目录完整性基础上,利用1970年以来的小震资料,计算了各地区6级以上地震的年均应变积累速率,从而给出各地震分区相对的地震活动水平;并将之用于改进后的模型,通过对各地震分区现今所处应变状态以及目前状态在其地震轮回活动中所处阶段的研究,探讨了各地震分区的未来地震形势.
引用
收藏
页码:355 / 36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大陆的强震活动与活动地块[J]. 张培震,邓起东,张国民,马瑾,甘卫军,闵伟,毛凤英,王琪.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2]   b值和地震复发周期 [J].
陈培善 ;
白彤霞 ;
李保昆 .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4) :510-519
[3]   用应变积累释放模型研究中国大陆地块分区地震活动 [J].
马宏生 ;
刘杰 ;
张国民 ;
李丽 .
地震学报, 2002, (06) :569-578
[4]   “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中期学术进展 [J].
张国民 ;
张培震 .
中国基础科学, 2000, (10) :6-12
[5]   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分期及其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J].
黄忠贤,陈虹 .
中国地震, 1996, (04) :403-410
[6]   中国大陆地震资料完整性研究之二──分区地震资料基本完整的起始年分布图象 [J].
黄玮琼,李文香,曹学锋 .
地震学报, 1994, (04) :423-432
[7]   大华北M≥4 3/4地震阶段性相对同步活动特征及其意义 [J].
夏浩明 .
地球物理学报, 1987, (03) :281-291
[8]   关于本世纪我国地震活动阶段性的讨论 [J].
邱竞男 ;
高旭 .
地震, 1986, (06) :41-47
[9]   中国地震活动的某些特征 [J].
时振梁 ;
环文林 ;
曹新玲 ;
武宦英 ;
刘耀斌 ;
黄玮琼 .
地球物理学报, 1974, (01) :1-13
[10]  
中国大陆中长期强震危险性预测方法研究[M]. 海洋出版社 , 时振梁等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