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与主体性塑造:再认识与再反思

被引:32
作者
卫小将
机构
[1]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关键词
贫困治理; 主体性; 赋权; 反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贫困只有超越个别化具有了社会性才成为重要研究议题。目前对于贫困的讨论主要包括物质型、批判型和社会建构型讨论,也正是基于这些讨论而发展出不同的治理模式。纵览欧美社会,贫困的责任主体主要经历了"单项个人—偏重社会—偏重个人—个人与社会双重主体"的发展路径。而在我国扶贫工作中还存在着个人问题社会化的现象,即无限放大了国家责任的同时无限缩小了个人责任,进而弱化了贫困者的主体性,具体表现为"干部干、群众看"、"我是穷人我怕谁"、"争当贫困户"等。由此,在精准扶贫中,应由里到外通过自我、个体、团体、组织及其社区层面的赋权和增能来提升其主体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优势视角下的农村社会工作——以能力建设和资产建立为核心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模式 [J].
张和清 ;
杨锡聪 ;
古学斌 .
社会学研究, 2008, (06) :174-193+246
[2]  
赋权、参与和社会工作.[M].(英) 亚当斯 (Adams;R.) ; 著.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3]  
工作、消费、新穷人.[M].(英) 鲍曼; 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
[4]  
当代欧洲社会理论.[M].黄瑞祺; 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5]  
在发展中反贫困.[M].金峰峰著;.上海三联书店.2005,
[6]  
资产与穷人.[M].(美)迈克尔·谢若登(MichaelSherraden)著;高鉴国译;.商务印书馆.2005,
[7]  
穷人经济学.[M].卢周来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8]  
以自由看待发展.[M].[印]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著;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9]  
农民的道义经济学.[M].(美)詹姆斯·C.斯科特(JamesC.Scott)著;程立显;刘建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