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偏好与制度权衡:美国金融管制对其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被引:2
作者
臧慧苹
狄宪孔
王梅
机构
[1] 长春高等金融专科学校
[2] 中国人民银行莱芜市中心支行
[3] 山东银监局枣庄分局 吉林长春
[4] 山东莱芜
[5] 山东枣庄
关键词
金融管制; 公司治理; 市场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7.12 [];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制度决定了经济绩效,这是制度经济学的基本逻辑;但是什么决定了制度选择?以及不同制度之间是否存在严格的“优劣”判断?本文从美国的金融发展史出发,论证了社会偏好对金融管制制度的权衡影响,由此推断管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本文认为,在社会偏好上,美国出于对市场权力过分集中(垄断)的反感,决定了政府多年来的金融管制措施,由此形成了特定的管制制度;而这一制度分散化了金融中介机构及其投资组合,阻止它们拥有能对工商企业产生足够控制权的股份,同时,银行被禁止跨州经营,保险公司被禁止拥有股票,共同基金、养老基金也被分散化了。这样,对于大型上市公司而言,由于股权高度分散,弱化了所有权约束,造成了“强管理者,弱所有者”的公司治理结构。在上述逻辑结构下,整个金融市场制度和公司治理就显得可以理解了。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安然事件、日本股灾与公司治理趋同——美日两国公司股权结构比较分析 [J].
类淑志 ;
宫玉松 .
国际金融研究, 2004, (03) :41-46
[2]   摇摆中的公司治理 [J].
赵国习 .
IT经理世界, 2002, (15) :14-17
[3]   论美国机构股东的战略转变及其公司治理原则 [J].
郭金林 .
世界经济, 2002, (04) :64-68
[4]  
管制、放松与重新管制[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美)艾伦·加特(AlanGart)著, 1999
[5]  
美国金融管理制度和银行法[M]. 中国金融出版社 , 万红著,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