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型城市半城市化地区空间扩展演化——以厦门市为例

被引:29
作者
花利忠 [1 ,2 ]
崔胜辉 [1 ]
黄云凤 [2 ,3 ]
尹锴 [1 ]
熊永柱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3] 集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城市扩展; 围海造地; 厦门; 半城市化地区; 分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选择海湾型城市——厦门市半城市化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1987、1992、1997、2002和2007年5个时相的TM/ETM+遥感影像数据,在遥感与GIS技术支持下获取了近20a来各期土地利用信息数据,采用景观格局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和分形理论等方法研究了厦门市半城市化地区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格局空间演变特征,详细分析了城市形态演变、城市围填海特征及政策影响。结果表明:20a年来厦门近郊建设用地从18.4km2增加到108.4km2,远郊则从35.7km2增加到114.9km2,分别增长为原来5.9倍和3.2倍;城市空间扩展过程通过不断侵蚀耕地、林地和大规模填海造地完成,其中耕地景观变化最大,城市扩展最高峰(2002~2007年)近郊与远郊被建设用地"蚕食"的耕地多达19.74km2和33.11km2;在城市空间不断扩展的过程中,近郊城市城市由不稳定形态逐步向稳定形态(填充增长)演化,但远郊形态格局尚处于以中心城市扩展为主体的时期;填海造地面积及其时空分布与政策因素密切相关,20a来厦门半城市化地区海岸线缩短了14.3%,近郊与远郊海岸分维数分别从1.236和1.267降到1.191和1.262,岸线复杂性明显降低,逐步趋于平直;海湾型城市战略的提出对填海造地影响最为明显,2002~2007年期间填海进程明显加快,近郊与远郊分别填海13.32和9.15km2,超越了前15a填海总面积。
引用
收藏
页码:3509 / 351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黄河流域青海片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J].
隋欣 ;
童飞 ;
姚长青 ;
杨志峰 .
水土保持通报, 2007, (02) :123-127+159
[2]   填海造地生态损害评估: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 [J].
彭本荣 ;
洪华生 ;
陈伟琪 ;
薛雄志 ;
曹秀丽 ;
彭晋平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5) :714-726
[3]   厦门市城市空间结构分布的自组织特征 [J].
陆关祥 ;
杨志峰 ;
何孟常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825-830
[4]   东辽河流域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J].
严登华 .
资源科学, 2004, (01) :31-37
[5]   辽河三角洲湿地的景观格局分析 [J].
王宪礼 ;
肖笃宁 ;
布仁仓 ;
胡远满 .
生态学报, 1997, (03) :317-323
[6]   海岸线分维的地质意义浅析 [J].
冯金良 ;
郑丽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 1997, (01) :46-52
[7]   中国城市发展中的地质环境问题 [J].
王思敬 .
第四纪研究, 1996, (02) :115-122
[8]   景观生态空间格局动态度量指标体系 [J].
赵景柱 .
生态学报, 1990, (02) :182-186
[9]  
基于ESDA的城市化空间格局与过程比较研究[M]. 东南大学出版社 , 马晓冬, 2007
[10]  
中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刘纪远主编, 1996